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农村环境整治要“多管齐下”

 

  □ 盛会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村环境污染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种植养殖业污染严重。农业用化学制剂和其他非种植业代谢物,包括农膜等农用辅助消耗品都参与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来,且单位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加之,科学的配方、施用方法还未在广大农村得到有效的推广与普及,造成土壤、水体污染加重。二是生活垃圾和废水严重污染环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可降解垃圾出现在农村生活垃圾中。垃圾在腐败过程中经渗透,极易造成对土壤以及水体的二次污染。三是工业污染转向农村。目前,乡镇企业污染物处理率较低,三废排放量呈增加趋势,且农村地处偏远、监管手段不力,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要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必须“多管齐下”。

  首先,要加强宣传,普及农村环保知识。农村是农产品生产的“第一车间”,农村环境的好坏关系千家万户的食品安全。抓好农村环境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农民群众的观念问题,切实增强农村群众保护环境的意识。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村群众逐渐养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农村污染监管力度。对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严惩。要严把项目落户关,杜绝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项目投产,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项目审批上落实调整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针对工业园区企业集中的现状,建立污水泵站,完善污水管网配套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对农村环境造成影响的工业污染。

  第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缺少有效技术、政策和资金支持。因此,应在农村大力推广环保节能技术,如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加快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要按照环境功能区划、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村镇工业布局,实行污染集中控制与治理,坚决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防止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和扩散。

  最后,还要建立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需要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建立“政府投入为主,村民支持为辅”的公共设施多元化投资机制和以村民为主体的公共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机制,调动村民参与农村环境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构建物业化的管理机制,财政补贴,费用分担,才能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走出 “弯弯绕”。村庄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公用设施的运行管护,要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以供养专业的管护队伍,确保环境治理的成果能持续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