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何 渊
通讯员 王永中
采访招玉高,他说正在湖区走访扶贫户,而见到招玉高时,已是几经辗转后,在高邮湖一叶小岛渔民华广香的船头上,他忙的还是扶贫。
“招书记,待我如同家人,今天真感谢他为我张罗一份保洁员工作,每月工资1300块呢”华广香感激地说。然而,为兑现“绝不让一个渔民掉队”的承诺,这已是招玉高一个月内第三次走访华广香。
紧要关头替民代言。高邮湖村因湖得名,是个典型的渔业村。渔业是个靠天吃饭的产业。去年夏天,高邮湖遭受20年未见的大旱灾,全村80%养殖户鱼蟹死了十之八九,损失十分惨重。
为掌握湖区受灾的第一手资料,让渔民得以及时救助,招玉高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行程近500公里,访遍湖区每一处角落,深入每一个养殖户塘口,写满了两本厚厚的笔记,记录下每一户的受灾状况,最终形成了6000多字的灾情报告。并以人民代表和村组织名义,向市县递呈了灾情报告。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没过多久,招玉高的灾情报告就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各项扶贫济困行动也随之展开——免收2.2万亩养殖水面承包费,折合44万元;根据灾情将23户特困渔民家庭纳入城乡低保对象……满脸愁容的灾民们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招玉高随身携带的手提包里,总少不了一本扶贫工作日志,上面写着全村100多户贫困户信息,贫困类型、帮扶办法及进展。
在一次走访中他得知,贫困户杨俊柱在养殖上尽管没少下功夫,但收成一直不好。为此,招玉高请来了镇水产养殖技术人员,专程给杨俊柱家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结果老杨70亩水面的综合效益一下子就增加了3倍多,老杨也因此顺利脱了贫。
把扶贫工作的重点投向最困难最无助的渔民。今年57岁的孟庆祥,是湖区出了名的特困户,全家4口人,一无技能、二无资金,生活全靠救济。为帮老孟家能够早日告别贫困,招玉高将他确定为自己帮扶对象,主动找上门,劝其儿子到镇园区企业上班,并托人给其安排了机械操作工的岗位。后来老孟想在镇上开个水产门市,可苦于无钱租房,就在这时,招玉高又来帮忙了,为他做了贷款担保。如今,老孟家年收入达到了6万元,不仅成功脱了贫,日子越过越顺心,去年还在集镇买了新房。
在高邮湖村和老孟家一样幸运的还有60个这样的贫困户,他们在招玉高和他团队“一对一”的精准帮扶下,近两年彻底完成了由贫困向富裕的转变,开始与幸福结上了缘。
接任村党总支书记两年来,招玉高始终坚守为民情怀,靠着四处奔走争取来的各方支持,将村里的“家业”一项项置办下来。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