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晓彬 张强 马明英
本报讯 2017年以来,金湖县严格按照省、市关于河长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严明目标责任、强化统筹协调、狠抓工作落实,初步形成了河长制“全覆盖、共参与、真落实”的工作局面,积极打造水美乡村。
加大工作推进力度。2017年,该县召开河长制工作会议4次,传达贯彻中央、省、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河长制工作任务,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县委主要领导明确要求全县河长制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要在全省有特色。
履行河长工作职责。各级河长履职尽责,按照“全覆盖、抓重点、明责任”的要求,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不留死角,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交办问题、处置问题。2017年县级河长累计巡河28人次,镇级河长累计巡河505人次,村级河长累计巡河2374人次。县级河长累计下发交办单17份,已整改落实15份,正在整改2份,并督查各镇、场圃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印发督查通报2期。
落实公众监督机制。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河长制工作的参与度,该县在河湖岸边显著位置安装县级河长公示牌140块、镇级河长公示牌347块,标明河长职责、河湖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并深入推进村级河长公示牌制作安装,接受公众监督。聘请17名社会监督员对河湖管理保护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使群众的角色逐步从旁观者成为受益者、参与者、监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水环境治理工作。全力打造幸福港、大金沟、涂沟河、新坝河等4条样本河道,集中打造13条镇、场级样本河道。先后投资7600多万元,对淮河入江水道、高邮湖及宝应湖周边圩堤进行除险加固,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对高邮湖16处违规畜禽养殖点万余只家禽进行集中整治,新建3座公厕并安放垃圾箱150个,改善渔民集中居住点环境;拆除5座小砖瓦厂,复垦面积583亩,大大改善复垦区域的水系和生产条件;启动淮河入江水道2个企业选址搬迁,328户避风港渔民全部撤离上岸,近800条大小渔船全部就地拆解撤离;投资1149万元,对19条县乡河道、70条(面)村庄河道(塘)进行疏浚整治,较好地改善了周边水系环境。
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利用移动宣传车在全县范围内宣传河长制,印发宣传资料3000多份,开展河长制宣传月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先后在中国水利网、淮安市政府网、淮安水利网、金湖快报等报刊、媒体刊登稿件30多篇,悬挂横幅标语79幅,固定标语40余处。借助“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进一步拓展平台功能,搭建融信息查询、河长巡河、监督举报、公众参与等功能为一体的河长制工作智慧平台。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该县进一步创新治水思路、优化治水路径、实化治水举措、强化治水保障、提升治水水平,河湖管理与保护成果显著。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提升,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监测全年始终保持在Ⅲ类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该县创成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顺利通过省级考评,荷花荡顺利创成4A级景区,三河湾水利风景区建设最美水岸线,300公里金湖绿道入选省旅游风景道创建名单。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