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舒
在淮安市渔沟镇戏园北街东侧,矗立着一所崭新的现代化学校——渔沟中学。这所堪称淮阴区硬件条件最好的学校,从开工到投入使用,仅仅用时13个月。高质量、高效率的背后,离不开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专业运作,更是PPP模式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百年老校换新颜
2017年12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渔沟中学看到,现代化的校舍窗明几净、宏伟壮观。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不时从教室中传出,在附近空旷的田地里回荡。学校副校长葛于清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条件在淮阴区是数一数二的,不仅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图书馆、音乐室、舞蹈室这些硬件设施一流,还和淮阴中学实施资源共享,在师资力量、学校管理等软件上也有很强的实力。
葛于清介绍,渔沟中学始创于1693年,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名校。但最近几十年来,随着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该校的发展一度落后,不仅校舍老旧,师资力量和生源也在不断流失。好在情况在去年得到改观,“新校舍从2016年6月份开工建设,到2017年9月1号,就正式迎来新生,在和韩圩中学合并后,现在每个年级有10个班,在校总人数突破1200人,比之前扩大了近一倍。”
新型城镇蓝图现
2
据了解,渔沟中学是淮阴区渔沟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一期)的一个子项目。该工程是淮阴区首个以PPP模式运行的项目,在学校建成后,还将在周边配套建设公园广场、文体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五个公益项目,以及富强路、北环路、戏园路等7条道路。
该项目的社会资本方即淮安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岳告诉记者,他们还有更大的规划,那就是在渔沟一期工程完工后,将再投入30-40亿,在附近打造新型田园综合体。“现在农村的现状是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而留守的老人和孩子由于居住分散,相关的生活配套都跟不上,如果将农户集中起来居住,那么生活条件会有很大改善。”蔡总介绍,资金将主要用于项目范围内农户的土地流转、新建住房、建立现代化农业等基础性工程。项目预计总征集土地约15万亩(一期约5万亩),聚集农户5000户,真正在周边形成一个现代新型小镇。蔡岳告诉记者,他们的出发点是通过集中流转农民的土地,实施大规模的高效农业,并反过来再给农户创造就业机会,让农民在家乡不仅住得好,既改善生活条件,还能有钱赚,实现安家又立业。
PPP模式谱新篇
3
记者了解到,淮安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作为淮安水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该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承担着策应集团向实体经济转型的任务。蔡岳告诉记者,按照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前集团的主要任务是为政府的重大建设等提供融资,而现在不仅要坚决完成市政府要求的任务,相关子公司更要深化自主经营,直接服务实体经济。“这一转型既有助于公司长远发展,而且也切合了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针,能为社会创造更多收益。”
事实上,追求企业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一直是该公司挑选项目的最重要标准。蔡总介绍,目前,淮安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除了渔沟镇PPP项目外,前年9月还投资了洪泽高良涧新田园社区PPP项目,去年10月,又投资10.9亿元参与盱眙宁淮新兴产业科技园PPP项目,这些都是对当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工程。
蔡岳告诉记者,未来他们除了积极运用PPP模式再参与地方政府项目外,还将运用其他模式参与我市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在为企业创造收益的同时,也为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