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尚 通讯员 卓剑 李航
“精准识贫”后,我市将“精准帮扶”作为脱贫攻坚的系统工程部署,创新帮扶机制:所有市级机关副科以上干部、各县区财政供养人员和党员干部与建卡户实现结对帮扶,170个经济薄弱村各组建一个市县乡帮扶联动组,并对每个带动增收项目组建帮扶组。
小事做起“结上亲戚”
管曙东,淮安市民政局机关党委书记。居春金,淮安区溪河镇戴孟村低收入户。
2017年5月,这两个人在“阳光扶贫”系统中结了对。从此,帮助居春金脱贫就成了管曙东工作和生活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为了帮助结对帮扶户早日走上脱贫路,管曙东先后多次深入帮扶对象家庭,与他交心谈心,对致贫原因、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方案,摸清情况,了解帮扶对象在想什么,在干什么,思想上有什么心结,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居春金家有4口人,本人轻微脑梗,母亲和爱人常年体弱多病,女儿上高中,家中没有劳动能力。家中刚性支出大,家庭生活困难,属于建档立卡低收入户。
根据这些情况,管曙东通过“阳光扶贫”系统,建立了帮扶结对工作台账,详细记录帮扶结对对象、事项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居春金不能从事技术工种,也不能做重体力活的情况,制定了帮扶措施。
2017年6月,管曙东帮助居春金落实了帮扶资金3000元,购买了1公3母4只羊。为让居春金及时掌握养殖技能,管曙东又邀请了畜牧兽医专家为他进行了养殖培训,并且坚持每个月都入户走访,了解生活情况和羊的养殖情况,有问题及时帮助解决。11月份,居春金家的羊又生出了7只小羊,预计增加家庭收入6000元,居春金家庭的养羊项目开始形成滚雪球效应,可望在2019年实现脱贫目标。
帮扶记录“量化考核”
精准帮扶的任务非常明确:经济薄弱村集体年收入须达到18万元,建档立卡户到2019年人均收入稳定在6000元以上,并要求措施明确,工作可查,随时监督,同步公开。
(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