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项目精准推进实现“输血”转为“造血”

 

  ■记者 杨尚 通讯员 卓剑 李航

  市委书记姚晓东指出,要把“阳光扶贫”系统建成产业脱贫的平台,将产业扶贫等内容纳入“阳光扶贫”系统实时监管,提高对产业扶贫项目监督的精准度,确保项目真正落地,让产业脱贫成果精准惠及到低收入农户。

  截至目前,全市已实施直接到户、壮村和统筹带动项目4087个,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8亿元,发放小额扶贫贷款2.7亿元,可实现年收益3400万元。

  集聚资金精准滴灌扶贫项目

  集聚扶贫资金,通过扶贫项目来实现造血”,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是脱贫的治本之举。市纪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再造项目选定机制,以打造项目库为核心,以专家评审为保障,以集体决策、上级备案来防控风险,最大程度上保证项目质量。同时,围绕项目确定、资金拨付、收益分配、绩效评估等环节,形成管理闭环。在项目调研环节,要求相关单位充分挖掘资源,因地制宜找项目,建立全市扶贫项目库。在项目评审环节,针对不同项目,除邀请发改委、农委等部门专家,还邀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参与评审,择优推荐,提高项目科学性、精准性。

  据统计,自“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建设以来,我市积极统筹省级精准扶贫帮扶资金,通过全面调研、评审择优、绩效评估,精心实施了一批龙头扶贫项目。淮安区钦工镇镇西村天裔鸽业扶贫项目,一期投资1.3亿元,其中统筹扶贫资金2060万元,年存栏蛋鸽50万对,年利润2500万元,不仅带动300余名低收入户就业,每年还实现统筹收益300余万元。

  找准“穷根”才能摘掉“穷帽”

  选致富项目、助孩子上学、帮老人看病、找就业岗位,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帮扶队员,坚持扶贫与扶志并重、“输血”与“造血”并举、入户帮扶与整村推进并行,沉下心来摸实情,扑下身子办实事。

  涟水县保滩镇厉渡村村民严保成一家五口,两人身患重病,为此不仅花光家中积累,还欠下外债近10万元,家庭顷刻陷入困境。老严有20多年的食用菌栽培经验,但是苦于没有资金支持,帮扶人员上门了解情况后,为其申请6万多元的低息贷款和精准到户扶贫项目资金,发展栽培项目,仅半年时间,就获得收入2.6万多元,一家人又有了新的生活来源。如今,周边的农户纷纷向老严取经,而老严也打算带动乡里一起种蘑菇。

  淮阴区刘老庄乡双庄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2016年集体经济收入仅6.5万元。2017年,挂钩帮扶单位市纪委会同当地政府,积极争取200多万元中央财政扶持资金,新上了5套60吨烘干房项目,不但解决了农户谷物晾晒难的问题,(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