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让中国芯片走上自主生产之路

 

  ■记 者 左文东

  通讯员 朱小柱 贾良文

  “无论多难,都阻挡不了我和我的团队实现我们国家半导体技术占领国际舞台的中国梦的决心,让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半导体芯片品牌走上自主生产之路。”这是记者在采访田茂时他表达最多的感受。

  田茂,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核研所获理学硕士学位,在航天部第一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从事国防科研工作,1996年赴新加坡国际知名大厂从事半导体研发,测试及管理工作20年,现任职于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研发处产品工程部,主要负责公司新产品研发、技术支持及产业化推进工作。

  2016年,当他得知淮安正在建立一座国际领先,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半导体芯片品牌的12寸厂消息后,毅然放弃国外安逸的生活环境,暂时别离家人,抱着发展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宏大志向,于2017年1月来到淮安开启新的征程。

  作为研发部门的科技带头人之一,田茂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积极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精心致力于产品研发、工艺设备采购和团队建设工作。他将国外学习到的先进管理经验一步一步移植过来,在半导体测试工艺的流程上倾注了大量心血。通过自身垂范,也把严谨求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传递给了公司其他年轻人才,带动了研发团队的发展壮大和研发水平的整体提升。

  田茂虽然在半导体测试领域具有很强的理论和长期实践基础,到淮安以后他仍然继续开拓新的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大量阅读相关半导体先进制程的国际文献与书籍,开拓思路,在产品失效分析,产品可靠性,3D封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学习和研究背景,因此对于对光学传感器工艺路线中的各个环节在世界的前沿进展都有了解和精通。“你只有在了解最先进的技术的基础上,才能不断的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新问题。”田茂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时常把这种工作理念教导给公司里的技术人员。面对各种技术难题,他总是充满激情,永远敢于冲在前面去探索,在测试工艺和工程开发的实践方面,科学求证,勇于创新。

  去年6月,公司开始着手进行美商安森美新一代影像传感器技术转移工作,这项工作是公司业务的重中之重。该产品代表着世界最高技术水准,广泛应用在华为等著名品牌高端手机摄像镜头当中,技术含量极高,工艺十分复杂,客户要求的技术开发周期极短,更需要出色的协调能力来整合来自美国,日本,台湾,大陆地区的各个顶尖国际设计生产团队的工作。“但它的意义又是巨大的,一旦供应链建立成功,在这个行业可以迅速的拉近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打通设计——产销渠道,大幅增加公司的营收能力。”田茂告诉记者,这个时候必须要在外国公司冷酷的技术封锁下奋力拼搏。

  田茂毫不犹豫接下这份巨大挑战,主导负责产品测试与封装的供应链建立。往后的日子里,田茂一心扑在工作中,没有周末时间,经常是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多次出差辗转于上海,台湾,美国之间,与各方通力合作。他既做项目管理协调者,又直接从事第一线技术开发,发扬团队精神,无私奉献,全力协助负责商务、物流、客户管理的同事。一路走来,他克服了无数的技术难题和管理问题,产品合作方被这份强烈热忱所感染,从开始的猜疑、不信任,轻视到一起同心协力,终于在去年9月份成功开始了生产线上的验证工作。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提高中国半导体在高端影像传感器产品技术的开发设计生产能力,也为公司自己的新产品开发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面对建立供应链中的各种困难,田茂总能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一一克服,即使回新加坡探亲期间,还一直主持各方电话会议,解决处理各种面临的棘手问题。所有这些看似痛苦的经历却塑造了一个意志和决心更加坚定的科技领头者。谈及未来,田茂说:“看到我们国家半导体技术占领国际舞台的中国梦也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现实,这是我最开心的事。”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