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因此,只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齐力,才能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家园共育在幼儿园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入园前期的各种表现均来自于家庭,多元化的家庭背景也会造就参差不齐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的各种关键期做好适当的引导,很多问题都会引刃而解,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也会逐渐提高。需要我们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教育的层面给予答疑解惑。
发现原因、共同分析、采取措施
开学初期,有一位小班女孩子的妈妈跟我申请调班,原因是同班级有一个认识的男孩子也跟她分在一个班级,他俩相处了三年,还是不能友好地在一起游戏、玩耍,男孩子总是欺负女孩子。针对这样的问题和申请,我耐心地对这位女孩妈妈做起了解答:肯定告知:班级人数、孩子年龄层次都是均等的,不好调整。分析原因: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比较个性,不愿分享,在与同伴玩耍时,会觉得爸爸妈妈是我的坚强后盾,出现问题,父母总是能帮我解决问题。所以,孩子会一意孤行,自由对待同伴,从不考虑同伴的感受。这时,就需要成人进行适时介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与错?遇到与同伴之间发生的问题如何解决?而不是躲避或者逃避,甚至是父母帮助解决一切问题。躲避弊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类似不友好的同伴,更会遇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如果遇到困难或不容易相处的人就避而远之,那么,长此以往会越来越害怕困难,会越来越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特别是走入社会以后,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深远的。采取措施:家长和老师之间互相沟通、交流;老师对孩子要给予更多的游戏、学习的机会;孩子与孩子之间多多的一起游戏、学习;家长对孩子更要做好恰当的引导,告诉孩子与同伴之间相处是要互相谦让,团结友爱,学会分享,让孩子懂得化敌为友。接触好处:孩子们之间会发现,先前不那么友好的同伴,通过一起游戏,通过家长的引导,通过老师的帮助,原来也是可以愉快的相处的。这对以后孩子接触社会、走入社会都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给这位家长的答疑解惑,家长非常肯定的点头,表示一定积极配合老师、家长的工作,并且,回家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恰当的引导、教育。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要让友爱的花朵在孩子之间绽放,让他们共同游戏,给孩子相互磨合的机会,让孩子们体会友谊的重要性。
问题多样、专业引领、和谐发展
家长反映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需要我们用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去为家长们答疑解惑,以便促进家园共育的和谐发展。
有一次,一个小班孩子的爷爷到园长室来找我,反映老师不给自己的小孙女擦屁股,我耐心的听了爷爷的问题之后,我首先向他推荐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其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了解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大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要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与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通过给爷爷介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爷爷了解到:3-4岁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建议里面的第2条: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爷爷也明白了,原来孩子从小也可以习得那么多的本领,也可以做一些家长以为孩子根本做不到的一些事情。爷爷满意的离开了,也表示要积极配合班级老师的工作,并且要加强培养小孙女的自理能力。
淮安区金五星幼儿园 翟清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