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唐筱葳 通讯员 马倩
一个部级荣誉。中心服务大厅被团中央、住建部表彰为2015-2016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全省公积金系统仅2家获此殊荣。
两个历史突破。截至2017年末,全市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突破300亿元,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突破200亿元,归集总量稳步提升、制度作用日益彰显、民生福祉更加普惠。
三项目标喜人。2017年全市归集住房公积金48.07亿元,同比增长14.97%;为9207户职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28.74亿元;贷款逾期率控制在0.01%。,连续13年低于省住建厅考核指标……
回望2017年,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的成绩无疑是醒目的,也必将在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去年来,市公积金中心主动应对宏观经济环境与房地产市场调控带来的双重考验,科学精准施策、持续有效发力,发挥了公积金制度的政策导向作用、民生保障作用,为职工安居做出应有贡献。
归集促扩面,惠民安居基础牢
如果说,住房公积金工作是万丈高楼,那归集就是高楼拔地而起的基石。该中心始终将归集扩面作为“第一要务”,加大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的组织协调力度,延续和扩大制度发展良好态势。
缴存基数稳步提升。积极争取县区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配合,继续提高财政供养人员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积极动员各类企业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比例,能调则调应缴尽缴。继续做好单位经办人员的培训指导,建立单位汇缴QQ群网络交流平台,推行缴存网格化管理。全市共有23.42万名职工调整了月缴存额,人均增加198元。
覆盖范围不断拓展。继续商请医保部门提供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摸清进城务工人员分布情况,推进公安辅警、城管队员、环卫工人、学校教师等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编外人员纳入建制缴存范围。排出年度重点建制单位,推进源通制帽、理士电池、基久网络科技、共创人造草坪等经济效益较好、用工相对稳定的非公企业分批建制。
协同机制继续深化。着力构建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的长效机制,商请人社部门将住房公积金缴存条款签入劳动合同文本,并从企业用工源头把关使用;商请总工会将缴存住房公积金列入集体合同协商内容,用合同形式保障职工权益。
使用问民需,职工满满获得感
住房公积金不仅在于建、更在于用,该中心把满足职工基本住房需求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公积金在实现“住有所居”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资金筹集渠道。针对上年贷款资金头寸不足,购房贷款轮候积存,学习周边城市先行先试做法,通过商业银行信用借款,化解资金流动性不足风险。
把握大势因政施策。贯彻落实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意见,把握宏观调控导向,做好政策有序对接。维持贷款最高额度60万元,二套二次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调为50%,力保刚需型、改善型住房贷款需求,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提取使用彰显功能。支持缴存职工购买住房、偿还贷款提取住房公积金,不分套数次数,提高职工住房消费能力。全市购买住房、偿还贷款提取占提取总额85%以上。
服务抓创新,丰富内涵更亲民
该中心积极投入“101%服务流动红旗”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策应“放管服”审批改革,着力打造“环节最少、服务更优”的亲民中心,服务大厅在年度“101%服务流动红旗”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中3次夺旗。
信息全上线,职工少跑腿。去年以来,市公积金中心成功接入全国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平台,使淮安职工可以享受到住房公积金“账随人走、钱随账走”的便利。将原缴存地缴存的住房公积金转移到淮安,只需携带身份证到淮安相应网点即可办理。全年累计转入80余笔、转出400余笔。
要件再精简,效率再提升。细化亲民服务举措,取消业务办理单位预留印鉴,方便职工办理相关业务;取消贷款提供住房情况证明,通过共享平台事后认定减少职工多部门跑腿。
平台再融合,服务更优化。会同市住建、国土等部门单位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打通信息孤岛,推行不动产抵押登记授权代理,解决贷款职工在政务中心服务大厅不同窗口多家跑,贷款办理由法定时限15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