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教宣
青春无悔,岁月如歌。从2001年9月起,朱其红怀揣美好梦想,一直在盱眙县希望小学工作,16年来,她将自己的爱挥洒得淋漓尽致,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得无怨无悔。
关爱学生尽其所能
希望小学留守儿童占总学生数的一半。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朱其红处处以“爱心妈妈”的角色关爱学生。
2005年9月,学校四至六年级各设了一个留守儿童寄宿班,朱其红除了带一个班的班主任外,每天早中晚还负责到寄宿班带学生做操、吃饭、上晚自习,督促他们按时休息,有时忙到深夜才能回到自己宿舍。一个单身女孩,每天晚上奔波在黑漆漆的乡村校园,偶尔还会遇到风雨雷电的天气,那种担惊受怕的心情至今让她记忆犹新。
当时,朱其红班上有一个叫王俊云的女生,母亲一边打短工一边照料生病的父亲,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生活非常艰难,每个月100元的生活住宿费对这个家庭来说捉襟见肘。看着每天因为交不了费用而愁眉苦脸的孩子,她最终决定从自己每月509元工资中拿出100元,帮助王俊云交食宿费,一直到王俊云小学毕业。
为了不让王俊云感到自卑,朱其红并没有说是自己帮助她交了生活费,只是说,学校见她表现好,免了她的费用。
关注家庭其乐融融
朱其红2006年出嫁后,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如今孩子已11岁了,从未和公婆红过一次脸。邻居都夸奖她是个好媳妇,也夸奖她有好公婆。
一家五口人,无论谁过生日,朱其红都精心策划搞活动。有时到饭店聚餐,有时一日游,有时赠送蛋糕。
每年的春节、父亲节、母亲节,她都主动给老人买衣服送礼物。2016年母亲节,她特意从花店买一束花送给婆婆。64岁的婆婆说,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收到鲜花,激动地夸儿媳妇比亲闺女都亲。
提升内涵首当其冲
教学中,朱其红不断钻研教材教法,研究新课标。每到星期天上午,她都带着儿子到新华书店看书,发现对学生适用的资料,她自费买来发给学生练习,遇到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时,她便用手机拍下图片用在自己课件上。
2016年,她参加了“淮安市特级教师工作室”和“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在省特级教师洪涛带领下,她先后到南京、苏州、淮安市区,以及本县盱城、马坝、桂五、穆店、河桥等乡镇进行10多次送教等交流研讨活动,业务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工作以来,朱其红有30多篇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获市、县一二等奖。主持和参加三个省、市级课题研究。她还获得县 “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盱眙县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盱眙县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