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穷庄台”打响“翻身仗”

 

  ■记  者 杜勇清

  通讯员 杨晶晶

  三年前,时任市总工会民管部部长的戴树云服从单位党组安排,成为淮阴区扶贫工作队的一员,挑起了淮阴区王兴镇的扶贫工作“担子”。三年来,戴树云以经济薄弱村为行动“靶心”,采取结对帮扶、个个击破的办法,通过摸清底数、争取项目、因人施策等措施,带领王兴、沿河两个“穷庄台”打响了脱贫摘帽的“翻身仗”。

  走村串户,摸清底数

  在王兴镇,王兴、沿河是两个出了名的“穷庄台”。究竟有多穷、又为什么穷,初来乍到的戴树云可谓是一无所知。军人出身的戴树云扑下身子,吃住在村里,挨家挨户上门,马不停蹄,前后一个星期,把庄台情况摸了个“门清”。随后,他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议村情、想办法,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拟定出246户贫困户名单公示上墙,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分门别类拿出帮扶措施,下好了扶贫帮困“先手棋”。

  瞄准项目,带动致富

  在戴树云看来,扶贫有了思路,脱贫还靠项目。基于此,在历时三年的扶贫工作中,戴树云跑淮阴、上市区、去省城,根据村情实际“量体裁衣”选定项目、筹集资金。为了帮王兴村建起农机服务中心,戴树云会同村干部一道,多次往返于王兴与市区之间,向市农机局争取到价值36万元的农业播种机、收割机等农机设备5台。有了这些现代化农机具,王兴的村民耕种收割既省时省力,村集体每年还可为此收获一笔租金。在此基础上,戴树云又动起了脑筋,帮助王兴镇争取省市配套资金245万元,兴建了王兴镇养老院,解决了全镇需要赡养的五保老人、孤寡老人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三年间,在戴树云的积极争取和推动下,王兴村顺利筹集到资金20多万元,修建了四条村中路,架设了两座农桥,村中基础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沿河村则在戴树云的牵线搭桥下,不仅从区地税局获得了15万元协调资金,建成了10个蔬菜大棚,还向上争取到30万元,建成了一个宽15米、长80米的现代化养鸡舍,发展养鸡产业,两个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实现增收超过6万元。

  因人施策,精准帮扶

  扶贫三年,沿河村8组低收入户王中飞一家的生活,始终是戴树云心里最大的牵挂。“全家四口人,老母亲身体多病,他自己得了肺气肿,基本丧失劳动力,正在上学的儿子又被查出疾病,”戴树云说,“这个病恹恹的家庭,全靠老王妻子一人在外打零工维持生计。”王中飞言谈举止满是自卑情绪。怎么办?已是王中飞家常客的戴树云,一边对老王实施心理疏导,一边向自己所在的单位“求援”。市总工会党组对此高度重视,决定每年拿出不少于1万元的帮扶资金,帮助王中飞解决小孩上学和吃药的所有费用。“得亏戴主任苦口婆心地开导,加上市总工会雪中送炭,我才有了底气,看到了希望,挺直了腰板,”王中飞说,最大的难题解决了,下一步,自己也要卯足劲苦钱,争取早日脱贫。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