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关爱无死角 呵护无亲疏

 

  ■ 骆万高 周正芳

  本报讯 淮安市泾口镇初级中学是一所边远的农村中学,全校学生中留守孩子比率较大。为保证留守孩子健康成长,该校自2000年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该组织的得力工作,成了教育好留守孩子的润滑剂。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平安校园、淮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务公开先进单位,淮安市优秀家长学校,淮安市中小学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合格学校。2017年,学校获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搭建关爱学生大平台

  为使关心下一代工作有形式,有内容,有创新,该校既搭好“舞台”,又注重选好“演员”。

  多年来,该校把关工委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要工作来抓,学校成立专门工作委员会,校长担任主任,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为常务副主任,聘请有热情,肯干事的教师参与关工委工作,下设各个工作小组,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为强化队伍建设,该校特聘请全国优秀法制宣传员潘恒球、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人员陶竹先为该校关工委成员。

  选聘优秀骨干教师和有强烈责任心的“五老”人员为家长学校教师。家长学校做到:有班子,有制度,有检查,有考核。为使教育更有针对性,该校对328名留守孩子建立了详实的档案,档案实行流动管理,及时填补。该校还制定了家访制度、谈心制度、奖惩制度,家长会制度,保证了关心下一代工作扎实地开展。

  借助区教育系统关工委搭建的校际联盟平台,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通过校际联盟活动,请进来,走出去,不断提高团队的工作水平。近几年组织关工委成员和家长学校老师去盱眙、金湖和周边联盟学校学习,让他们开阔眼界,拓宽视野。

  推动工作团队大联盟

  关爱无死角,呵护无亲疏,该校关工委凸显联盟优势,叠加教育合力,确保教育效果最佳化。

  建立以校关工委为纲的网络,下设“一室、三处”,具体负责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工作。家校间以家长委员会为纲的网络,学校成立家长代表委员会,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场所落实、制度落实。校际间以联盟盟主学校为纲的网络,通过盟主所在学校的辐射,带动盟员学校,通过盟员学校之间互动取长补短。

  该校关工委与区教育系统第三、第四、第五校际联盟团队合作,邀请多名心理咨询师,为该校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邀请全国优秀法制宣传员潘恒球和盟主陶竹先,来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前途理想教育。与第九校际联盟合作,把周恩来故事送到各班,与周边中学合作,把诗词教育带进校园,有效合作,让校际无缝,让学生对接。

  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以家长委员会为主干线,以Q群和微信圈为主渠道,实现家校大联盟。近几年,关工委积极参与创建优秀家长学校和家长学校“四化”建设工作,不断改进家长学校办学模式,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

  实现弱势群体大关爱

  该校学生中,很多家庭经济相对较差,父母文化层次相对偏低,成绩不尽人愿。对此,该校关工委全面启动了“大手拉小手,大家一起走”的关爱工程。

  关心弱势群体,把爱洒满校园。一学生,父亲服刑,母亲离家。校关工委主任、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胡万春,经常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她走出自卑,扬起自信。学生朱某,家庭因病致贫,该生辍学在家,张爱红老师通过用外围力量说服朱某和家长,并为该生争取免除伙食费和学校一切费用,终于让朱某重返校园。

  对问题学生,该校关工委以疏为主、以堵为辅,做到堵疏结合,引流入渠。九年级学生杨某,父亲病逝,母亲出走,常常缺席迟到,有时不假而归。该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潘建军与该生促膝谈心,帮助该生晓以利弊,提高认识。学校还开展了献爱心活动,帮助杨某解决实际困难。

  为使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该校关工委为各班建好Q群和微信圈,通过家校互动,师生联动,让亲情的能量在教育中释放。九年级学生陈某,难得与父母见面,陆宝军老师,自购生日蛋糕,在班级为该生庆祝16岁生日,并用微信视频与陈某父母全程互动。该校关工委还实行“关爱大承包”,已建成一对一,多对一关爱对子180多个,实现了留守孩子教育全覆盖,全天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们正走在努力路上,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