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人类活动排放的一些颗粒物会在大气中形成超微气溶胶,它们会影响海洋和森林等地区的天气,导致更大的暴雨。
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悬浮在气体中形成的体系,它会导致雾霾等大气污染现象,但过去认为直径小于50纳米的颗粒形成的超微气溶胶对天气的影响不大。
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和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地球研究所等机构合作进行了这项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由城市空气污染等原因导致的超微气溶胶对亚马孙雨林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超微颗粒在有些时候可加剧暴风雨,影响天气的“威力”还要超过较大颗粒。
希伯来大学地球研究所教授丹尼尔·罗森菲尔德表示,超微颗粒可以促进雨云形成,从而增加降雨量,由此产生的倾盆大雨往往会导致水土流失和作物受损,进而影响到居民的生活。
据研究人员介绍,超微气溶胶有助在空气中形成大量的小云滴,导致水汽凝结过程显著增强,相关过程所释放的热量还会增加上升气流强度,导致出现更强大的雷雨云,最终出现更大的降雨和更强、更多的闪电。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