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保荣
金湖县银涂镇在开展“三进三帮”、“两学一做”、“阳光扶贫”以及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工作中,特别注重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传递“好声音”、讲解“好故事”、树立“好形象”,让银涂镇的“人文形象”、“政治形象”、“文化形象”以及“生态形象”等鲜明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提升银涂镇的良好形象。
树立好形象
创立好品牌
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银涂镇共有全国、省、市、县道德模范和各级各类好人共58名,其中中国好人1名、省道模范2名,他们中有国家劳模、江苏好人获得者张涛和省劳模、淮安好人获得者张太明等。这些典型人物在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先后为金湖县打造“金湖芡实”、“高邮湖大闸蟹”和“金湖太明龙虾”等江苏知名品牌作出较大贡献,他们成绩取得离不开我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只有树立“好形象”,才能取得好效果。
张涛多年来一直从事芡实种植,在高邮湖承包近万亩水面,然后又到安徽省承包2万多亩水面从事芡实种植,他带领村民成立“金湖县五星水生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200多人,经过10多年打拼,在他的合作社有一半成员家庭资产超过百万元。他的种植基地生产的芡实米供不应求,畅销海内外,为金湖县芡实种植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人民网、《工人日报》等新闻媒体曾以《芡实书记带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为题详细报道张涛的先进事迹。
张太明一直从事龙虾养殖、贩运和加工等行业,该镇党委宣传部门高度重视对该同志的宣传报道工作,重点在他如何打造“金湖太明龙虾”这一知名品牌上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也突出对张太明乐于助人、扶贫帮困等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工作,真正做到让好心人成为“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效果。经过近几年努力,张太明的龙虾产业越做越大,带动全县上万人从事龙虾产业,“太明龙虾”也成为金湖县在全国各地的一张名片,其产品也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利用“红船”效应
发挥引领作用
2016年8月25日,《人民日报》在重要版面刊登金湖县银涂镇党委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宣传活动中,充分利用“红船”对每位党员干部进行党纪和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所谓“红船”就是用渔民生产用船进行红色包装,上面有红色宣传横幅标语,对每位参加学习的党员干部都配备“红色小书包”,里面放着红色学习资料等。只要湖区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宣传学习的“红船”就开到哪里。
“红船”根据渔民生活生产作业比较分散的特点,真正起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作用,同时增强“三贴近”意识,即“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此举是该镇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也是新时代改革宣传工作的一个创新举措,这样的做法十分接地气。近期,该镇湖滨村党总支组织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小分队,利用“红船”深入宝应湖和高邮湖开展学习宣传活动。
坚定文化自信
促进繁荣兴盛
银涂镇党委在“文化形象”建设过程中,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2017年银涂镇先后组织各类文化代表队赴市、县汇报演出,并取得较好成绩,利用各村(居)文化大院举办庆“三八”、庆“五一”、庆“七一”和庆“国庆”等文艺比赛。同时举办渔农民摄影、绘画、剪纸书法以及文学创作等大赛。在高邮湖渔民集中居住地开展非遗文化活动——“香火戏”。银涂镇的舞龙队、广场舞、莲枪舞等代表队在全县有较高声望。针对银涂镇好人多、好事多这一实际情况,镇宣传科会同文广站将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编成快板书进行说唱,从而进一步弘扬社会正能量,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人人宣讲好人,个个学做好人的浓烈氛围。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