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不忘初心 情系百姓

 

  ■李晓川 路远

  本报讯 金湖县荷花荡景区是国家4A级景,坐落在荷花荡南面的闵桥镇横桥村,因"酒沽横荡桥头月,茶煮青山庙后泉"的诗句而得名。这个原来因高邮湖水患远近闻名的穷村,如今成了全省卫生村”、“文明村”。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7500元,90%的农户在县城或镇集中区买了房,一些村民还拥有私家小轿车。乡亲们都说,这个过去的穷村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多亏了土生土长的村党总支书记丁文清。

  丁文清今年40刚刚出头,一张充满朝气的国字脸,言谈举止中时时透露出水乡人特有的淳朴。他20岁就到村里工作,先后任村会计、主任、党总支书记,一干就是20年。

  20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他不忘初心,情系这片水乡,情系生他育他的这片土地和老百姓

  2001年,时任村会计的丁文清发现该村地势较为低洼适应于种植荷藕,他大胆承包了村里50亩低洼田种植荷藕,每年收入都在3万元左右。在种植中发现,如果发展规模藕田套养龙虾更加赚钱,况且养殖龙虾避开了荷藕生长期,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他为全面掌握藕田套养龙虾的技术,他从书本上和有经验的养殖户学,如今他不仅养殖面积扩大到200亩,还注册了高老庄家庭农场,年收入达50多万元。

  丁文清常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村民华文新原来在高邮湖里养鹅,无论是刮风下雨他都要到湖荡里,吃尽了苦头,一年下来赚钱也不多。丁文清便主动找老华商量,叫他回来藕田套养龙虾。老华当初是顾虑重重,但在丁书记的感召下,还是回家承包了80亩农田。老华没有技术,丁文清经常深入到老华的塘口进行指导。如今老华一年的收入突破10万元。在丁文清和村两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全村套养面积达2800亩,有60多户搞起了藕田套养龙虾,光此项收入人均增收3000元。

  “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这是丁文清逢会必说的一句话。在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也全村99户扶贫对象的详细情况,哪家何时脱贫、怎样脱贫都有计划。

  村民曹国良才30多岁,自己因患慢性疾病不能干重活,加之60多岁的母亲又残疾,他漆下有两个小孩,生活过得紧巴巴的。丁文清多次上门动员曹国良发展养龙虾,并且在资金和养殖技术上给予全力支持,同时还请来了镇水产养殖技术人员专程为他提供技术服务。目前曹国良养殖龙虾达30亩。在此基础上,丁文清还将其老婆安排在镇工业集中区一家企业上班,如今曹国良顺利脱贫。全村目前脱贫已经达50%,力争在两三年内全面脱贫。

  “村里有了钱,就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全村上下通过养殖承包和向上争取,村集体收入每年有好几十万元。如何把这些钱用在刀刃上,用在老百姓的获得感上,会计出生的丁文清一向是精打细算。去年村里投资35万元拓宽农村公路7.5公里,新建农桥两座,工程已全部完工;全面完成自来水三级管网铺设改水入户工程;疏竣村部前河道5023米;投入15万元改造公墓,新增墓穴80个;进一步加大全村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对全村范围内的所有村庄、路道、河道,加大整治力度,实行全天候常态化的卫生保洁,确保常态化保持村庄环境面貌整洁、干净、卫生、优美。

  说到未来,丁文清满怀信心:“今后,横桥村将围绕新农村的目标定位,立足自身优势,科学谋划;乘建设荷韵小镇东风,通过产业发展、农业资源开发、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不断开拓提升,促使农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