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方向
■记者 费欣宇
“得先和咱爸喝上几杯,再给咱妈包个大红包。”33岁的吉林人尹瑞边收拾着行李,边憧憬着20小时后到家的场景。说不尽的年味,道不尽的乡愁,“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就像这歌里唱的,离别与团圆、思乡与归乡,构成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那份情。
18岁来到淮安打拼,一晃15年过去,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了自己的饭馆,虽不是日进斗金,但日子也是红红火火。
“可是心里对爸妈总是愧疚的。”尹瑞说,15年的时间,自己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而春节团圆更是从没有过。“每年过年,虽然可以和爸妈通个电话、视个频,咋也解决不了相思之苦,终归还是要聚齐了,才像是真正的过年。”尹瑞觉得全家人聚在一起才是团圆年。
“父母在不远游。”趁着有了积蓄,尹瑞决定离开奋斗15年的淮安,回到家乡,陪在老人身边。当卖掉自己在淮安的房子的瞬间,尹瑞百感交集,起早贪黑、彻夜不睡的奋斗画面历历在目,“心中肯定舍不得,但是游子,怎么说都是要回家的。”
举家搬迁,人多、行李也多,尹瑞决定,一家三口开车回家。1300公里、至少20小时的路程,尹瑞并不觉得很难,“因为那一头是家的方向。”他说,自己和老婆能陪着亲人,心里肯定美美的。2岁的儿子更不用说,自打在淮安出生,就没去过东北,“儿子喜欢下雪,现在让他见识一下,啥叫真正的鹅毛大雪。”
回家前一周,尹瑞的心情就开始激动起来。自驾回家攻略早已烂熟于心、未来天气反复查询、各类导航APP能下的都下了,甚至还把自己的车辆使用说明书看了几遍,确保一路平安。尹瑞说,这几天每天父母都会准时打个电话,“准备得怎么样了?”“过年想吃些啥?”“天气冷,别让孙子冻着”……电话那头的关心,让尹瑞越来越觉得,他的决定是对的。
2月13日上午7点,尹瑞一家三口准备出发。一路向北的风景虽然美不胜收,但是他们却无心留恋,心中一直向着回家的方向。“淮安,咱们有缘再见。”尹瑞最后说道。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