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孔雪
站在淮安汽车南站到达出口处,张文博的母亲探着身子往里寻找着什么,脸上洋溢着浓浓的期盼。终于,一抹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儿子回来了!”她激动地说。
临近春节,回家过年是每个中国人的最大的心愿,所以每年春运都是一场人口大迁移,这其中的最大动力,便是对家的思念。小小的一张车票,一头系着城市繁华,一头系着故乡亲人。一年的酸甜苦辣、快乐悲喜,全都在这浓浓的乡愁之路上消解。
“早上八点就上车了,现在都快晚上八点了,坐了将近12个小时,终于到家了。”张文博告诉记者,由于路上江阴大桥等路段拥堵严重,原本上海到淮安6个多小时的车程被硬生生地延长了近一倍,但他表示,只要想到再坚持坚持就到家了,并不觉得疲劳。
从2011年上大学开始,张文博已经离家将近8个年头了。“上大学那几年,如果想家想得厉害,偶尔还会翘课回家看看爸妈,但2015年在上海工作之后,就不能那么随心所欲了。”张文博说,工作以后的这几年,回家频率从每半年一次,到一年一次。
虽然在漂泊的城市里逐渐扎根,但事业的拼搏和生活的琐碎并没有冲淡乡愁。“最难忘的就是‘淮安味道’,不管是丁老饭店的辣汤和蒸饺,还是老闸口的牛肉汤,那个味道都记在心里,尤其是每每想到家里爸妈做的菜,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破旧的小区逐渐减少,一栋栋现代化住宅拔地而起;与大城市无异的超市,货品齐全,价格实惠……在张文博看来,淮安这两年的变化尤其大,每次回家,一路上总会有不同的惊喜,“回家路上最难忘的就是一个个高铁桥墩,看着太壮观了,可以想见不远的未来我们就能通上高铁,在外地的淮安人离家是越来越‘近’啦!”张文博笑着说道。
今年过年,张文博打算和朋友一起去淮安周边自驾游,“我已经预定了蒋坝的天鹅湾温泉酒店,听说那里不仅温泉水质好,还紧邻洪泽湖边,景色也很美,自己家乡就有这么好的地方,何必舍近求远去别的地方呢。”张文博还表示,看到家乡的变化十分高兴,也萌生了回乡发展的意愿,“淮安现在各方面都进入到发展的快车道,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不如回家发展,不仅方便照顾父母,生活也让人更加舒心,生活品质能够有效提高。”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