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玉荣
摩天轮 素琴/摄
年初一,在远近起伏的鞭炮声中,在爸妈守了一夜的柴火浓烟中,我睁开了眼,首先将枕边妈妈放好的糖果子吃了一口,又将大糕咬了一口,感觉这一年就会甜甜蜜蜜步步登高了。
新衣服新鞋袜穿上身,赶紧给奶奶、爸爸、妈妈拜年,姐妹间也要道一声恭喜,然后才去洗漱。水需先留在脸盆里,放鞭炮前,水是不许朝外泼的,这也是财气呢。
放完鞭炮,便附和着妈妈嚷道:“吃元宝啰吃元宝啰!”每人一大碗 “元宝”——汤圆,粘着糖吃,一边吃,一边数着,既要尽可能吃饱,又不能全吃光,且要保证碗里剩下的是双数。
我在零零碎碎的叮嘱中,观察总结并虔诚执行着过年的吉祥原则。
这一天的地是不必扫的,鞭炮屑、柴禾捆、瓜果壳,全聚在家里,来回走时便有意踩在柴禾捆上,踩得噼里啪啦,这是在聚财。
再吝啬的人在今天都会格外慷慨,有人上门拜年,赶紧抓上满满的瓜子花生塞到对方衣兜里,表示满心满意,财气满满。
给长辈拜年,要恭恭敬敬称作“磕头”;对平辈,则相互一抱拳,互道“恭喜发财”;对孩子,多数是祝愿“考上大学”。乡邻间平时有点疙疙瘩瘩的,在互致“恭喜”中一笑泯恩仇,和气才能生财嘛。
这一天,大门是不必锁的,不能将财气拒之门外。
这一天,东西吃完,不许说“完了”,应该说“满了”,这样全年的财气才会满满的。
这一天,只能吃年三十剩下的饭菜,不许断生,就是年年有余、财源不断的意思。
这一天,说话做事更需过脑子,说吉祥话、做吉祥事。
记忆里,在我关于过年吉祥的经验总结渐渐丰富不再出错的时候,我遇到了生平第一次考验。
那个大年初一的中午,妈妈让我为村上五保老人端去好菜,回来的路上,我一得意,一抬手,不小心将碗跌碎了!这下傻了,今天怎么能破财呢?败家子呀!赶紧补救!望着一地的碎瓷片,我陷入了两难:这碎瓷片到底应该带回去,还是留在这里?留在这里,岂不是财气外流了?带回去,碎瓷片还算财富吗?斗争几个回合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将碎瓷片捡回去。
到家后,妈妈直朝我翻白眼,又骂不出来,憋了一会儿,忍不住大笑起来,叫我赶紧扔远点。我才知道,不是所有东西都可视作财气的。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