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噩耗传来的悲痛

 

  1976年1月9日上午,一则惊天的噩耗通过电波传到淮安,故乡人民引以为骄傲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于1月8日不幸去世。人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愿相信这一消息的真实性,低缓悲壮的哀乐和沉痛的讣告听了一遍又一遍,那亲切而熟悉的名字真真切切,让人们不得不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一时间,淮安笼罩在一片哀恸悲伤的氛围之中。

  总理故居内设置了灵堂,臂缠黑纱、表情严肃的人们自发地前往吊唁。当时正值寒假,我也和几个同学一起随着人流来到故居。我们静静地在远处站着,目睹了那撕心裂肺的场景。四周摆满了各式大小不一的花圈,面对总理遗像,人们依次缓缓行进,鞠躬默哀。灵堂里不时传出抽泣声和凄厉的哭声,出来时许多人已泪流满面,无论男女难掩痛惜之情。一位老大妈一边走一边抹着眼泪,哭泣着说:“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我为什么不能替他去死啊!”

  在举行悼念活动的日子里,城里许多要道口新架设了高音喇叭,从早到晚不间断地巡回播放哀乐和讣告,音响分贝很高,覆盖县城的每个角落。那些日子,大人们的脸色和天色一样,晦暗阴沉,愁云密布,做事无精打采,说话有气无力,有一种天要塌下来的感觉。单纯幼稚的孩子虽不知个中缘由,但受到整体气氛的影响,顽皮也收敛了许多。

  那年,我十七岁,在开门办学、兼学别样中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三年半中学时光,还有一学期就可以混一张高中毕业文凭了。心智尚不成熟、涉事不深的少年,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感到很茫然。一个不曾相识的人的离开,为什么让那么多的平民百姓像失去亲人一样的悲痛欲绝?我虽不解深意,但那无论贵贱、无论长幼的群体哀痛却是刻骨铭心的。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