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信仰从何而来?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复兴中华民族的伟业始终充满必胜信心。在他心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如磐石。”纵观周恩来同志光辉的一生,坚定而虔诚的信仰是他成为全党楷模、世纪伟人的根本原因和动力。这种信仰是天生的吗?不是!那么,信仰从何而来

  ——信仰是“比较”出来的。周恩来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的确立,也经历了一个学习、思考、比较和探索的过程。他先后东渡日本,赴欧洲勤工俭学,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从“思想是颤动于狱中”,到接触马克思主义后“谈主义,我便心跳”,再到后来认真研读《共产党宣言》和长时间思考后的“认定”,在反反复复的“推求”和“比较”中,终于作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确立并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从此,人生有了光明的航向。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的,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并坚定地表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劣认真地“比较”和思索了多少?如果能看到并比较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优势,说明我们对信仰的追求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信仰是“革心”出来的。周恩来同志在“五四”运动期间就创办了《学生联合会会报》,他在发刊词中提出以“革新”和“革心”作为办刊宗旨,“革新”就是改造社会,“革心”就是改造思想。在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中,周恩来同志始终把“改造思想”作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不断革除落后的思想和观念,并给自己制定了《我的修养要则》,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相形之下,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改造做得如何?有没有像周恩来同志那样严于解剖自己?有没有像他那样勇于自我革命、自我净化、自我提高?

  周恩来同志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终身不渝,感人至深。1975年底,在他与病魔作斗争的最后日子里,他请工作人员找来了《国际歌》唱片,在病床上一边聆听,一边情不自禁地挥动着手臂,并随着旋律吃力地低声吟唱。唱完后的周恩来已是热泪盈眶,他真情地对坐在身边的邓颖超说:“我坚信,共产主义在全世界一定会实现!”此情此景,使在场的工作人员潸然泪下。这,就是“革心”的力量;这,就是虔诚的信仰。

  ——信仰是“实践”出来的。党性不是天性。党性的锻炼、提高和升华,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从朴素感情到理性认知,从理性认知到信仰自觉,从信仰自觉到骨子里的信仰虔诚,是一个凤凰涅槃般的修炼过程。周恩来同志用毕生的精力在实践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成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坚定信仰的一面旗帜。不论革命力量多么弱小,白色恐怖多么残酷,对敌斗争多么激烈,政治局势多么复杂,党和国家事业面临的挑战多么严峻,担负的责任多么艰巨,个人的处境多么困难,周恩来同志都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精神。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做工作,从来没有灰心过。”在新的时代,学习周恩来,就要做到习近平同志强调的那样:不要忘记自己是共产党人,不要忘记自己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想信念,让共产主义信仰永远成为自己心中的一盏明灯,成为中华民族驶向理想彼岸的光明灯塔!(作者单位: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

  孙云贵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