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岳文
本报讯 创建省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涟城镇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及自身职责,积极主动,努力作为,并将创建工作提升到增强群众幸福指数的高度,持续将整个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提高认识,精心组织。该镇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全部向其倾斜,并且相继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为了进一步做好创建工作,涟城镇还精心打造了红日、涟州路、淮浦路和城南等四个文明示范社区模板,通过组织人员到涟州路等社区观摩学习,进一步明晰了全镇上下的创建思路。
强化责任,夯实基础。涟城镇将29个社区划分成72个基础网格和98个创建小区域,按照7大块10项指标,排出1173个问题清单,根据时间节点,明确具体责任人和整改达标时间,做到明责在先,无缝对接。同时全面落实社区包基础网格负责制和“两委”干部具体负责制,每个基础网格明确一名专门的责任人,镇里为每个社区选派2—3名机关干部充实创建一线,并承担督导问题整改的责任。
明确重点,对标整改。该镇把宣传氛围、“五小场所”、小区卫生、志愿者服务等列入创建工作重点,宣传、综治、创卫、村建等部门配合联动,进行拉网式检查督导,发现问题除现场交办外,还在镇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微信工作群每天进行曝光通报。目前全镇已全面完成创建短板问题的排查并着手全面整改。已粉刷居民楼道7000平方米,清除“牛皮癣”5000余处,文艺进社区专场演出11场,制作居民墙体楼道喷绘公益广告160余处,设立创建宣传公益广告80余块(处),开设道德讲堂29家,成立志愿者队伍36支2300多人,设立善行义举榜30个,制定村(居)民公约29家,开展志愿者服务45场次,开展邻里守望活动18场次特别是对占道经营等 “露头丑”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通过宣传劝导和配合县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等手段,确保“整治一处,规范一处,管好一处”,真正做到还洁于路,还道于民。截至目前,已下发整改通知书1100余份,清理违章搭建70余处,对城东路、前小街、广州路、襄贲路、圣特路、双桥等重点地段流动摊点、店外店等占道经营行为进行全面整治,保证了道路畅通和秩序良好。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