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又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广泛深入宣传我市广大干群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美好淮安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充分展示淮安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动记录基层党员群众在新时代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我市正式启动“圆梦小康崛起江淮”双百千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我市新闻媒体记者将采访全市100个行政村、1000家农户和100家市“158工程”重点培育企业、1000家规模以上企业,重点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全市新闻舆论战线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方面工作。今天起本报推出的《淮上百村行--寄语新时代 记者走基层》专栏,是此次融媒体新闻行动的一部分,也是本报记者深入“走转改”的最新成果。
■记者 左文东 管伟法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小汽车一家一挂”。走进位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吕庄村,在这里已经难觅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所有的农民都已“洗脚进城”,住进安置小区,开上私家车,有的进企业上班,有的自己开店经商。
55岁的刘月兰是土生土长的吕庄村人,2014年,她的承包地、农村房屋都被征收,她的身份也随之改变,从农民成为市民。刘月兰现在住在吕庄村专为失地农民建造的钵池小区内。在她装修一新的家中,记者看到,从客厅到房间、厨房、卫生间,装修得同城里人家没有一点差别,无线网、网络电视一应俱全。刘月兰说,“现在住得舒服、敞亮,最重要的是小区环境好,不像以前在农村夏天蚊子多,秋天毛毛虫多,也没有路灯,再也不过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了。”回忆起以前的生活环境刘月兰感慨道。更让她开心地是今年就年满55岁了,每个月还可以领“退休工资”了。
“所有的失地农民进城后,女性满55周岁、男性满60周岁就能按时领取退休工资。”吕庄村村委会主任、支部副书记徐吉权介绍,所谓的“退休工资”其实是针对失地农民进城后老有所养而推出的“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男性最迟从45周岁、女性从40周岁开始每年缴纳一定的费用,再加上政府代为缴纳的,交满15年后就可以每月领取最低600多元的养老金,而且养老金还将逐年增加。(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