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孔雪
2个招商引资项目初步达成意向;团医院新添置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医疗水平显著提升……一年来,一个个喜讯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师126团传来,产业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卫生援疆等工作齐头并进,淮阴区王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淮安援疆干部丁立为淮阴区对口援疆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7年2月18日,丁立来到七师,被分配到126团担任驻团联络员,并挂职该团招商局局长。丁立发现,126团盛产棉花,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市场很小,而产品销往沿海地区成本太高,招商引资工作难度很大。2017年,丁立多次前往广东、上海、浙江等多个省份进行招商引资,主动拜访客商、洽谈合作项目。通过不懈的努力,目前该团已初步达成了台湾纺织产业园、大型农业机械两个招商引资合作项目。
为了调动更多资源支持126团发展,丁立仔细研究了2017年度淮安市援建资金使用规则,成功申报并实施投资600万元的126团社区服务中心。同时,积极申请2018年援建资金200万元,用于新建126团中学民族餐厅和公共厕所。
“126团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只有发展旅游业,才能传承兵团文化,促进兵团经济发展壮大。”丁立走访协调,向淮阴区委、区政府争取资金55万元,用于建设126团“民兵训练基地”这一红色文化基地。此外,改善126团的医疗和教育条件,也成为淮阴区援疆惠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民心工程,一年来,淮阴区不仅援助126团20万元资金改建学校大门,还新建了配套的警卫室和门前停车场、人行道,有效保障了学校师生的出行安全。该区出资45万元,为126团医院增设了一台生化分析仪,并积极组织该院年轻医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丁立认为,援疆不能只靠几个项目、几笔资金,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新疆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发展,“这种发展必须是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全面发展,必须要我们和新疆尤其是兵团的同志加强交流、加速交往、加深融合。”2017年以来,淮阴区以及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淮安市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王营镇等4批20多人次,先后来到126团进行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交往,既增进了126团和淮阴区结对共建双方的友谊,也加深了内地和兵团之间的了解。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