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工匠精神”打造“用来住的房子”

 

  根植于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千百年来,家对人们的意义,不仅只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处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

  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的理念,不仅回归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家的本质追求,也令喧嚣的房地产市场重新回归理性。

  国家调控、政策限购,在冷静的市场环境下,2017年,璟和名城·茂华国际以工匠精神打造品质社区、人文社区,用一次又一次热销,诠释着“房子是用来住的”内涵。

  秉持“匠艺”

  从“有其屋”到“优其屋”

  在淮安限购的政策下,璟和名城一期655套房源客户筹量高达1500多个。2017年8月17日,655套房源公开线上抢购,仅30秒的时间被抢购一空。靓丽的成绩单背后,是璟和名城秉持“匠艺”,对产品品质的不断追求。

  去年10月18日,2017年淮安市建筑安全质量标准化观摩会在璟和名城施工现场成功举行。省建筑安监总站站长张蔚、市安监局副局长李雪山、市住建局党委副书记王守祥等与会领导及市区在建工程参建单位负责人近200人参加了观摩会,对璟和名城的安全教育、绿色施工、扬尘治理、消防管理、劳务管理以及安全体验区等有关建筑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容,进行了现场观摩和交流。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定位,坚守“房屋品质论实践者”要求,璟和名城坚定打造优质社区,以公园、万达商圈为核心地段优势,用现代主义风格的高层建筑,延续南昌路“公园里”的生态、绿色、健康等概念,辅以“人脸识别系统、数字监控系统”等引领时代的“9+1”智慧化系统,为淮安带来的是新的人居理念,也屹立了一座新的城市地标。

  不忘“匠心”

  从“好房子”到“好生活”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住房领域,美好生活的定义始终在变化和丰富。

  从“好房子”到“好生活”,越来越多人从关注具备地段、产品等硬实力的品质居所,进阶为追求拥有配套资源、物业服务和品牌号召力等软实力的品质生活。

  2017年9月23日,“璟和书房”将6000册图书搬进了璟和名城营销中心。儿童文学、古今名著、中外文学作品、金融理财、艺术美学、养生茶道……年过花甲的老人、活力充沛的青年,在这里或读书或学习,灯光浸润着油墨书香,成为淮安的文化灯塔。

  璟和名城继首家在售楼处打造“璟和书房”,为业主免费借阅后,又着重打造“璟和学堂”,为业主打造属于自己的“社区朋友圈”。“璟和学堂”通过联合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打造了一个“品质生活研究”的机制,通过研究生活的各种细节及方式方法,向更多追求品质生活的人进行讲座授课,让大家见识生活的美好,了解品质生活的方式,如摄影、书画、茶道、国学、历史、太极、舞蹈、亲子等,成为一个集生活中高低端各种生活方式于一体的研究场所。

  去年12月2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在淮安保利剧院举办了一场《唐诗中的人文精神》,随后,被邀至“璟和书房”,进一步洽谈人文话题。璟和名城项目负责人表示,淮安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璟和名城,致力一个品质论的实践者,一个品质生活的倡导者,希望通过自身产品让市民在提升居住条件的同时,在居住生活、社区文化上也能有着更丰富的体验。

  打造“匠作”

  从“居住小区”到“综合社区”

  配套商业方面,璟和名城将以打造“中高端精致”商业为目标,沿南昌路、茂华路、水渡口大道,创造性打造璟和邻里中心,满足业主美食餐饮、休闲娱乐、康体健身、居家生活、文化教育、社交互动、公益服务等七大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璟和邻里中心”刷新了社区商业新体验,明确将消费群体定位在周边1—3公里内的小区居民。同时,在业态上也较传统社区商业进行了升级,努力将“邻里中心”建成集生活休闲、放松交流、消费购物的综合社区。

  此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区内的零散商铺,璟和综合社区立足于“大社区、大组团”进行功能定位和开发建设,摒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的弊端。与传统商业相比较,环境更优良,配套更齐全,购物更方便。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