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总前委” 激活“能量环” 打出“组合拳”
■记者 杜勇清 姜采蓝 通讯员 刘明 孙磊 张杰
本报讯 去年以来,盱眙县委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确立了以“红色党建助推红色产业发展”县委书记党建项目为抓手,推动党建与龙虾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放大“党建+产业”的富民效应,助推红色产业跨越新台阶。该县书记抓党建项目喜获2017年度全市创新创优优秀项目一等奖。
当好“总前委”,深耕党建富民责任田。盱眙县委紧扣基层党建“一线指挥部”的角色定位,打破部门单位壁垒,成立龙虾产业集团和龙虾产业党工委,下设3个党总支,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资源整合推动基层党建和龙虾产业双推进、双提升。作为书记项目第一责任人,县委书记先后8次主持召开常委会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县委议事会,研究解决项目体系构建、力量配备等重点难点问题,建立起基层党建“一报表两项目三清单”责任体系,出台了村居(社区)党组织书记“头雁工程”实施方案,推动农村党建“七个一”工程建设,选优训强严管村书记队伍。与此同时,该县每月15日举办“书记论坛”,121名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居党组织书记走上讲台分享经验,让基层党员干部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激活“能量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得益于党建引领,该县黄花塘镇五星村党总支书记邵传江尝到了“党建+龙虾产业”战略的“甜头”。在敏锐发现“虾稻共生”具有巨大富民前景后,他多次动员外甥——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的段德峰回乡,启动实施小河农业项目,村党支部一班人带头参与,通过党员承诺、支部担保、公司垫付、有限改造等方法,引导老百姓克服畏难情绪,将1680亩土地流转给小河农业,周边57户农户在此打工,多了一份“工资”。村里还为此成立了盛源虾稻合作社,鼓励低保户以土地折算资金的方式入股。龙虾产业党工委则整合县农委、商务、财政、农工等多个部门党员专家资源,创新建立“双挂双融”机制,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活动在项目点上,破解虾苗繁育难、土地调整难、资金筹集难、技术提升难等“四难”问题。在各级党组织推动下,去年,盱眙推广虾稻共生面积19.5万亩,亩均净增收达3000元,近8000户低收入农户成功脱贫。
打出“组合拳”,跑出龙虾经济加速度。围绕龙虾产业这棵“摇钱树”,盱眙县委靠党建发力多点出击,先后开展了“支书带头调结构”“党员率先办项目”等主题活动,村村有规模种养殖项目指标,立了“军令状”。除此以外,该县以洪泽湖大道两侧生态种养示范区、盱马路沿线虾稻共生产业为阵地,蹄疾步稳迈出了打造全国虾稻共生示范区、做大龙虾经济的新步伐。为持续释放党建助推企业发展的效能,泗州城工贸等龙虾深加工企业成立了“书记工作室”,搭建起“企业+党支部+养殖户”的“红色购销”联系网,企业对接养殖合作社、养虾大户从此有了绿色通道,既减少了虾贩转手环节,让企业获取第一手货源,也带给虾农更多实惠;成立了盱眙龙虾创业学院,为贫困家庭人口免费开展龙虾技术培训,让4100户贫困家庭通过培训,走上了龙虾产业经营和创业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也慕名来到盱眙,设立龙虾产业院士工作站,通过改良龙虾品种、改进龙虾养殖方式,研发上市早、个头大的龙虾精品,给盱眙龙虾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