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东
随着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城市社区规模逐渐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做到“五贴近五注重”。
贴近实际
注重队伍建设
部分社区存在干部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专业不强等问题,而且出现青黄不接现象,甚至少数社区党组织书记难以挑选,严重制约社区工作的开展。因此要把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来抓,注重从现职干部中选拔党组织书记,让广大党员干部感觉有干头和盼头。选派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连续选聘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员到社区工作,保证党建工作开展。定期举办社区干部培训班,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经营管理等知识,安排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进行多岗位、多层次、多领域实践锻炼,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历炼、增长才干、发挥作用,切实锻造一支政治忠诚、敢于担当、作风过硬、善做善成的社区干部队伍。
贴近百姓
注重触角延伸
居民分布在社区的角角落落,活动范围十分广泛,思想难了解、情况难掌握,有时会出现情绪失控,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为此要围绕促进发展、文明创建、社区稳定等内容,不断扩大工作范围,形成“点上开花、线上联动、面上拓展”的良好氛围。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做到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片区、党小组建在小区,方便党员开展“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党群议事等活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重点抓好社区在职党员向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注重把解决居民实际问题纳入社区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路,社区党组织坚持与辖区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做到困难党员共帮扶、实际问题共化解、党员作用共发挥、先进组织共争创。
贴近基层
注重优化服务
社区居民来自四面八方的各个阶层,每人的生活方式也各不相同,存在“众口难调”的现象,增加了社区服务的难度。要把社区的管理服务当成工作重中之重,注重统筹谋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发挥社区党员优势特长。整合社区学校、文化、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共用,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设立党群议事中心,注重完善功能,方便居民办理医疗、养老保险,办理水、电和手机缴费,开展读书、看报、聊天活动,宣传家风家规,进行健康教育,开展文娱演出,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让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贴近诉求
注重载体搭建
社区居民的文化、年龄、收入差别较大,素质参差不齐,诉求不尽相同,给党建工作带来诸多困难。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居民家中,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手拉手谈心,广泛收集意见建议,了解居民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求,有的放矢开展工作。积极搭建活动载体,实施党组织“聚力工程”、创新开展“党员义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好儿女”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主动联系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送上浓浓关爱。设立文艺宣传、书法绘画、科普教育等岗位,让党员根据本人实际情况主动自愿报名参与。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争做文明楼道、文明家庭、文明居民等活动。开展党建联席会议,加强社区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联系和协调,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服务需求,打通联系居民的“最后一米”。
贴近现状
注重资金投入
社区既要承担居民服务,又要负责党员教育管理,虽有区域优势但没有经济优势,加之提供居住、政审、计生等证明材料,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造成经济负担过重,久而久之,养成了应付敷衍的习惯。要适当倾斜社区工作经费,帮助社区解决办公用房、人员经费和干部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抽出更多时间安心服务群众。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后转入社区的党员,原有单位必须解决一定的活动经费,从财力物力上为社区党建工作创造必要条件。社区干部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作风,防止和克服社区工作机关化、行政化倾向,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