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尚 通讯员 陈琳 潘心祯
“2017年共计安排下达“4+1”农业主导产业扶持资金4812万元,不断促进全市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和休闲农业发展。”市财政局农业处人员介绍。近年来,市财政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三农”方针政策,不断做强“4+1”现代农业,调顺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在《“4+1”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财政引导资金2017年支持重点》上发现:达到生态健康养殖标准或使用生物饲料,年出栏1万头(或淮安黑猪2000头)以上,配置自动喂料、温控等设备,粪污处理系统完备或有外置发酵床,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率100%,每项目补助50~150万元。肉禽年出栏10万只以上,蛋禽存栏5万只以上,配置自动喂料、温控、集蛋等设备,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率100%,每项目补助50~150万元。池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示范,当年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每项目补助100万元左右。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每个奖补50/20万元。五、四、三星级企业分别奖补20、10、8万元;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奖补20万元,特色小镇奖补50万元。财政引导资金支持重点一目了然。
据介绍,近年来,全市建设优质稻米核心基地70万亩,高效园艺面积增加6.2万亩,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71%,特色水产虾蟹面积54万亩,盱眙县被中国渔业协会认定为“中国生态龙虾第一县”,盱眙龙虾小镇成为全市唯一首批江苏特色小镇,获批“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个、休闲渔业“最美渔村”1个,新增各类休闲经营主体30家。截止到2017年底,全市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增加到48家,全市52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65.25亿元,带动农户数91.32万户。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大力推进财政支农、质量兴农,积极服务于“加快推进农业政策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发展方式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向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由追求增产转向更加注重优质、安全、高效、生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