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玉弟 朱彩虹
本报讯 为进一步亮化运河文化,淮阴区紧扣全市“一区两带”建设战略机遇,通过“五个一批”工程,深入挖掘大运河淮阴段文化底蕴,全力打造运河文化淮阴品牌。
提升一批运河文化遗产项目。组织专人挖掘整理运河沿线文化遗产项目,形成淮阴区大运河遗产资源清单,重点实施淮阴运河“记忆工程”。对甘罗城、石工墙、码头乾隆阅河御诗碑等重点文物,进行保护提升,编制甘罗城遗址保护规划、建成石工墙遗址公园展示带、维修保护运河沿线重点古民居、启动二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推进运河特色非遗项目产业化进程,通过内引外联,加大对码头汤羊肉、赵集粉丝等非遗制作技艺的宣传推介,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打磨提升马灯舞、花鼓会等运河题材非遗曲目,用非遗唤醒运河记忆。
建设一批运河特色小镇。秉持“一镇一品”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运河沿线产业集聚的优势,以历史景观、文旅项目、地方特产等经典产业为支柱,进行整体布局规划,重点打造以千年历史文化为底蕴的码头世界遗产小镇、以石工墙遗址公园和洪泽湖大堤为文旅产业源头的赵集古堰小镇、以凌桥大米为地方特产标识的凌桥米香小镇、以高科技农业为特色的千金渡盐浴特色养生小镇等,形成运河特色文旅项目集聚区。通过节庆活动造势,深化景点文化内涵的方式,不断提高特色小镇的文化品位,赋予这些历史重镇时代价值,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打造一批运河文化创意农园。以“农业+”的模式,进一步丰富运河沿线乡村农产品。以国家农业科技园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优化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加快码头乐田小镇、兰花产业科技园、禾佳生态观光园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一批集农耕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科研教育展示为一体的现代文化创意农园。按照发展科技型、文化型、功能型、生态型、服务型等现代农业模式要求,推进“菜趣园、兰趣园、果趣园、渔趣园”现代农园建设,让历史与现代交汇,跨时空展示运河文化内涵。
谋划一批运河文化品牌活动。为使运河文化更加鲜活,特筹备运河文化高峰论坛,通过名家主旨演讲、文化创意大赛、招商路演等,讲好淮阴运河故事,用好淮阴运河资源;举办运河文化节,以运河文化体验周的模式,开展名人写运河、悦读运河朗诵会、翰墨运河书画摄影展、运河文艺精品展演、运河景观游等系列活动,亮化运河文化元素,打响运河文化活动淮阴品牌
创编一批运河题材文艺精品。围绕传承运河文化,凝练运河文化精髓,着力打造一批运河题材文艺精品。以“双名”工程和“重点签约制”为平台,盘点全区文艺资源,设立运河文艺精品库,激发全区文艺活力,创排《淮水吟》、《漂母谣》、《千年码头情》等一批重点运河题材文艺作品,通过文艺聚焦运河文化,重温运河书香文化。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