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生态打底 绿色着墨

 

  ——访淮阴区委书记  刘泽宇

  ■ 通讯员 王小浪

  

  5月10日省委召开的苏北发展座谈会,是省委对苏北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的全面部署,也是苏北地区摆脱传统路径依赖、谱写转型发展新篇章的重大机遇。淮阴区委书记刘泽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淮阴区作为苏北地区的一份子,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持走生态优先的新路、绿色发展的好路。

  一是开发与保护并重,着力彰显“绿”的特色。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生态是底色。淮阴区一手抓开发,利用好盐河、古黄河穿城而过的有利资源,整体提升改造和维护管理“两河三岸”绿化风光带,建设古黄河八期风光带,新增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塑造绿水绕城、满城拥翠的城市品质;一手抓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实施规划控绿,对生态用地只征不转,坚守环境底线、不越生态红线。

  二是调整与转型并举,始终坚持“绿”的基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产业选择是关键。淮阴区始终保持发展定力,不急功近利,坚持在项目招引、产业培育上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把“产业导向、项目准入、节能减排”三个关口,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项目,打造了一片绿水青山。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得益于淮阴区打造的良好生态环境,总投资150亿元的德科码半导体、总投资130亿元的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等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业项目相继落户该区,成功创成国家级高新区,为全区经济发展奠定了“绿”的基调。

  三是管理与建设并用,切实放大“绿”的效益。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富民惠民是根本。淮阴区严格按照“263”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做好做足“互联网+农业”文章,打响凌桥大米、丁集黄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因地制宜发展全域旅游,精心打造主城区母爱文化、刘老庄红色文化、码头历史文化,全力加快皇达兰花、薰衣草庄园等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采摘农业的发展,着力实现生态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富民效益。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