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为逝者也为生者

 

  ■记 者 左文东

  通讯员 周 华 潘正东 苗晓明

  本报讯 去过永思园的市民都会发现,淮安市永思园内一年四季都是林木葱葱、花草芬芳,环境十分清静幽雅,置身园中,仿佛置身于公园之中。随着永思园公墓的不断发展扩大,目前,永思园的二期工程也接近尾声。记者日前走进二期项目现场,眼前豁然开朗,恍若置身美丽的公园。没有林立的大小墓碑,只见一大片开阔地铺满茵茵草坪,一方方墓碑静卧草间。“许多人认为墓地是为逝者而建的,但实际上,墓地也是为生者而建的。所以,我们的二期项目依然坚持人文化、园林化、艺术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市永思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对墓园进行园林化设计,消除传统墓葬带给人的压抑、冷清之感,让永思园真正成为淮安市民的“人生后花园”。

  据悉,二期项目紧邻一期,项目占地43.67亩,约29114平方米,环境比一期更加优美。在环境设计上尤其重视加强园区景点配套建设,“如在通往墓区道路旁布置了十二生肖石雕,园区草坪上放置了群羊嬉戏石雕,墓区门口设立了石雕护墓神九龙壁,还建起了休闲亭、淮安名人石柱、刻制了名人格言警句,显示了墓园独特的文化品位。”此外,针对清明、冬至来园祭扫人、车剧增的情况,及时扩建了停车场,全部免费提供给市民使用。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永思园全园绿化面积达到了80%以上。在二期项目建设中,由古典园林绿化设计公司专业人员对墓园绿化进行了园林化设计,对规划中的48个墓区布置了不同的景色,使每个墓区各具特色、自成一体,整体上达到了园林式墓园的效果。另一方面,宣传传统孝文化,弘扬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如建设24孝神道及绘制大型“24孝影雕图”,向前来祭扫的人们讲述了一个个古人恪守孝道的动人故事;设置六根石柱,上面刻画了韩信、关天培、梁红玉、吴承恩等淮安历史的杰出名人,给祭扫者以美的享受和人文熏陶,建设以“莲花”为主题的莲花广场,象征人的肉体虽已去但精神永存。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