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淮安区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记  者 王正道

  通讯员 刘洪成 王怀扣

  朱天羽 黄  洁

  3月24日一早,位于淮安区博里镇的青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里,社员们正忙着将封装好的血糯米装车,一旁是刚刚熬好的八宝粥。“八宝粥香,全靠血糯米提味,春节期间,产品登陆上海、常州等地超市,被抢购一空。”合作社负责人史相游说。

  在青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所有社员享受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一条龙服务,种植的品种及规模由技术专家和社员共同商定。2017年,根据市民消费习惯,合作社调整了种植结构,试种血糯米和南粳9108,亩均收益比过去增加了1000元。

  近年来,淮安区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使原本分离的一二三产通过不同的方式融合,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催生出新的业态。

  横向融合,拓展农业功能

  在淮安区南闸镇柏庄村,村民们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将烘干好的菊花称重、包装。柏庄村是白马湖保护性开发整体搬迁村之一,全村300多户安置到集镇上。为了让村民们有事做、有钱挣,村里将3600亩土地进行流转,招引建设中草药养生产业园,投资3100万元上马中草药深加工项目,主要烘干、加工、包装中草药成品。

  “目前主要有新品菊花、白芍、桔梗、红花、丹参等观赏性中药材,以及芡实、荷花、睡莲、菱角、荸荠、菖蒲等淮安乡土水生药用植物,每年3-11月份都是彩色花卉观赏期。”柏庄村村干部柏玉龙告诉记者,土地流转的租金每年648余万元,除去集体收入100余万元,其余的全部分给农户。

  花儿开了,旅游热了,农民富了。村民范广东告诉记者,家里7亩承包地被中草药养生产业园流转,每年每亩租金1800元,他在企业上班,每月工资近3000元,一年租金连做工收入4万多元。在柏庄村,像他一样既收租金又拿薪金的有300多人。

  眼下,在中草药养生产业园的基础上,淮安区依托白马湖文化、民歌文化、掼蛋特色文化,启动了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已成功入围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示范园,全省仅7家。

  纵向融合,提升农产品价值

  1月17日,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公布重点支持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名单,淮安区圣玉米业、兴隆米业两户企业榜上有名。此次认定,江苏33户、全市仅3户。这是淮安区产业纵向融合的成果。作为优质稻米的主产区、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多年来,好米卖不出好价,当地粮农的积极性大受影响。淮安区从日产100吨规模的6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中筛选出圣玉米业、兴隆米业、鼎丰米业等一批龙头大米加工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开发和生产高品质的大米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3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泾口镇的圣玉米业粮食烘储服务中心,农户们正在对烘干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这台大家伙可以让我们的粮食保持稳定、良好的品质和口感,解决了6000多亩粮囤子的后顾之忧。”企业负责人赵国锋告诉记者,(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