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落实创新驱动战略

 

  ■记者 杨尚 通讯员 陈琳 陈登艳

  本报讯 淮安纵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原江苏新盛食品有限公司和淮安利民家化厂合并改制后成立的民营企业,2016年被认定为淮安市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3月获得市科技贷款300万元。2017年,该公司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产品顺利进入欧盟市场,并通过了迪斯尼公司FAMA授权认证,这在中国同行业中屈指可数。

  2017年,我市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两聚一高”新实践,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市财政局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促进园区高端发展。鼓励支持各类开发园区二次创业,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市、县区相关产业专项、科技专项资金60%以上投向开发园区,支持开发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各类园区争创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对新获批的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市财政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支持。对新获批的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市财政给予50万元支持。对年度考评排名较历史最好位次实现进位的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市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支持。对国家级高新区、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近4年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奖励兑现,累计兑现市级财政奖励近950万元。

  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市财政安排经费1300多万元重点支持国内外高校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在淮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推动纳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性研究所序列支持。在淮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获得省级备案的,最高给予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用于创新能力建设。支持新型研发机构为本地经济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对其上年度为淮安企业服务的研发经费支出,经考核认定后,给予后补助,2017年共拨付后补助经费200多万元,鼓励研究机构加大服务企业的力度。

  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凡经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批准在我市设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在省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市财政给予每个国家级平台200万元支持。重点支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新建成的国家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市财政给予100万元支持。扶持创业载体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市财政分别给予50万元支持。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对当年新获批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财政给予20万元一次性经费支持。对纳入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支持。根据省财政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普惠性财政奖励,给予省奖补资金50%的配套奖励。2017年对市“158工程”高新技术企业补助专项培育资金300万元,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加大科技金融扶持力度。不断扩大市级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持续推进“苏科贷”工作,2017年发放科技贷款1.5亿元,支持企业创新研发。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印发《淮安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暂行办法》,首次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国内知名产业投资机构、高校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校地联合基金,强化产业创新资金供给。市财政安排拨付200多万元的科技贷款贴息资金,对符合条件的科技贷款产生的利息,按不超过80%比例给予补贴,支持企业发展。

  加大专利资助力度。完善专利资助管理办法,提高资助标准,对获得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资助1500元/件,发明专利授权后1-6年按当年实际缴纳年费的50%给予资助,7年以上的发明专利,按当年实际缴纳年费的60%给予资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后资助1000元/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后资助500元/件。2017年拨付资助经费900多万元对企业、个人的发明专利申请等给予扶持,提升知识产权保障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