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小燕 通讯员 孙太康
记者从商务部门获悉,全市开发园区载体建设成效明显,对全市经济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开发园区已成为全市开放型经济的主要载体。2017年,全市开发园区实现注册外资实际到账9.98亿美元,占全市84.7%;完成进出口总额41.9亿美元,占全市90.3%;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开票1361亿元,占全市68.9%。
主导产业彰显特色
全市开发园区形成了装备制造、盐化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加速形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命健康、智能装备三大新型产业和IT、盐化新材料“3+2”现代产业体系;淮安高新区全面打造中高端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2+1”主导产业;淮安开发区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形成智能装备制造和教育装备、高端纺织等“1+X”特色产业;金湖开发区形成“一主一新”产业特色,以石油机械、矿山机械等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中度达50%以上;洪泽开发区围绕机械电子、现代纺织和新材料产业招商,新引进三类产业项目占全区项目数74%。
深化改革务实有效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盯招商和服务两大任务,实施“抓产业集聚提速、抓城市品位提升、抓民生福祉提档、抓干部素质提高”四大工程,全力推动新一轮跨越发展;金湖开发区以“股权换资、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科技换金”的“四换”方式为抓手,助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淮安高新区、盱眙开发区实施全员绩效考核,“因事设岗、按岗聘人、量化分值、公开考核”,进一步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洪泽开发区通过组建招商先锋队、招商突击队、聘请“招商大使”等方式,对接洽谈一批重大项目、外资项目、行业龙头项目。淮安高新区深化委托招商、资本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新招引了百亿级骏盛新能源电池、保弗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一批重特大项目;涟水开发区围绕PCB(印刷线路板) 主攻产业链招商,先后引进中信华电子、苏杭科技、汇卓电路等12个印刷线路板项目。
创新创优氛围浓厚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提高对优秀人才在金融支持、财税优惠、股权激励等方面资助标准,在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多元化配套保障。盱眙开发区实行“科技创新券”“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券”“人才购房券”等创新支持政策。淮安高新区高标准建设占地468亩江淮科技产业园、占地186亩中业慧谷软件创意园和中德物联网传感器孵化园三大科技平台;盱眙开发区启动建设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314亩双创平台项目;淮安工业园区与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共同建设生态研究院、智能装备联合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洪泽高新技术产业园、清河动漫创意等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开发园区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616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1人,省“双创”、“博士计划”等418人,市淮上英才培养对象137人,人才引进为开发区转型升级提供了保障。
配套功能日臻完善
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区全面完成“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功能逐步增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涟水、金湖、盱眙、洪泽5家开发区分别建成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园区形象展示中心。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规划建设三大物流园,引进南京银行等一批城市商业银行和大润发、麦德龙等商业项目,形成“五大功能园区、三大国别园区”功能互补、融合发展的格局。淮安高新区“整乡整村”推进城镇化建设,将辖区内乡村住户全部搬迁进核心区,同时开工建设台湾宝岛母爱医院、中小学、人才公寓、农贸市场和养老产业园等配套项目。淮安工业园区重点打造“八园一小镇”特色平台,包括生态环保智创园、木业科技产业园、汽车博览园和婚庆文化风情小镇等,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涟水开发区、淮安开发区等围绕产业、国别、台资集聚、创新创业、电商物流等分别打造各具特色的平台。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