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彦平 通讯员 刘天伦
本报讯 今年,我市顺应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新转变,全面做好健康促进各项工作。
健全健康服务体系。各县区围绕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等,突出妇女儿童、老年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群体,推动基层、社区、疾控、医院、护理等各类机构合理分工、有效协作,加快建立涵盖优生优育、妇幼健康、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医疗救治、慢病管理、医养融合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落实预防为主要求。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把工作重点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移。融合新媒体,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技能,传播健康生活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发挥医疗机构、学术团体在健康科普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健康知识普及的权威性,提高健康咨询、保健预防、健康促进的实效性。
强化疾病防控措施。各医疗单位加强急病、慢病、传染病和精神疾病管理,规范预防接种和医疗处置行为。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确保不暴发流行疫情。发挥市一院苏北慢性病管理医院作用,完善市县公共卫生机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三位一体”的慢病综合防治模式,用好家庭医生等“健康守门人”队伍,强化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