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关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

 

  ■ 陈熹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指党的基层组织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的综合。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而言,有无组织力或组织力的强弱,是关系其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一些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为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农村的各项工作,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就显得尤为迫切。

  建好领头人队伍

  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必须要在选人用人上形成创新机制, 要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头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想加强,人才是核心,其中得到群众高度信任的基层骨干更是关键,否则即使有了正确思路、科学规划、充足资金,工作也很难出成绩。因此笔者认为要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严格用人标准。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提升组织力,必须要突出政治功能。而强调政治功能,选好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头人尤为关键。这些领头人,首先必须是党性强、作风好,甘心服务群众且能带领群众致富。目前特别要防止抛开政治要求单纯强调选用所谓的“能人”或“富人”,也就是重才轻德。这种选人用人其实是在淡化用人的政治功能,后果是使基层党组织被过度的经济性稀释掉,违背了党的用人标准。二是拓宽用人渠道。目前一些农村干部普遍比较老化,尽管村干部队伍里充实了一些返乡农民和退伍军人,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现状。选拔大学生做村官已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拓宽用人的成功经验,除此之外,还应当选拔一些企业骨干、机关在职干部以及刚退休不久的干部去农村基层组织任职。这些人尽管刚开始任职时缺少农村基层的工作经验,但他们带去的新的知识和新的思维。这样他们与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原来一些成员组成新老搭配的班子,即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其工作效果是不言面喻的。三是解决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这是长期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难点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样存在这个现象。笔者以为,对待不同类型的干部采用相应的办法,即“对症下药”才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撤换品德差的,即使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也不能手软;品德端正但能力平庸的进行培训;思想好,能干事又干出成绩的,不仅要树为典型进行宣传,而且还应给予升职空间,以形成良好的人事机制和用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头人的政治素养和执政能力。

  要注重服务群众

  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必须要推动党支部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以达到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就在农村中,他们最懂老百姓,处理基层事务最有经验也有权威。目前,农村群众工作的主要对象有两种:一种是老一辈农民,他们有的是出生在解放前,发自内心拥护共产党的;有的成长于极“左”年代,不怕生活苦,就怕走错路的,他们衡量干部的首要标准是政治。另一种新一代农民,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崇尚现实主义。面对这一现状,如何提升群众工作本领便是摆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面前的问题。笔者以为,要做好群众工作,一是要抓住重点。群众工作的重点是什么?那就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抓住群众工作的重点,才是真正抓住群众工作的“牛鼻子”,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二是要做实事。也就是要做到“四实”:说实话、议实情、干实事、做老实人。耍官腔、搞形式主义的党员干部群众最讨厌,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党员干部最受欢迎。因为群众衡量党员干部的标准,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最终看你的工作能为他们解决多少实际问题,带来多少实惠。三是讲方法。不仅要怀着为民服务之心,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真心实意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去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求什么,而且对一些特殊群体,如贫困户因人而宜,授之以渔使他们尽早脱贫。

  提升发展能力

  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必须要提升推动发展的能力,从而提高党组织的领导力和凝聚力,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但是现实中的确有的村党组织在谋划发展尤其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束手无策、力不从心;有的在化解农村基层矛盾上,没有能力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协调能力不够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发展的能力,笔者认为,一是要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目前农村第一位的工作是脱贫,精准脱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攻坚战之一。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组织农民参加培训等手段,开展脱贫技能和致富本领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从而摆脱贫困。二要提升农村经济再组织的能力。农民分散弱小、缺乏组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将支部建在农业产业链上、建在农业合作组织中,切实解决以往农业生产的分散性、盲目性问题,提高农民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法治意识。应当说农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农民法治意识比较薄弱,用法意愿较低,面临“有法不用”难题,因此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很有必要。在推动农村法治建设过程中,基层党员干部必须要发挥好示范作用,增强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完善制度机制

  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必须要完善基层制度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为,才能更好地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而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两点,一方面是制度的制定。有了制度,按制度办事,基层党组织工作正常化才有了可靠保证。有了完善的制度,还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对村支部班子成员及普通党员承担的责任,进行量化和具体化,从而把制度实施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具体党员身上,明白抓什么、怎么抓,形成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的局面。另一方面是制度的落实。制度已定,关键在于抓落实。习近平同志曾说过,“我说一分部署还要九分落实。制定制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抓落实,九分气力要花在这上面。”如果只有制定好的制度,而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再好的制度仅是一纸空文。所以,一方面抓制度落实要从细节抓起,从点滴抓起。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如果仅是走走形式,做些表面文章,而没有深入细致的工作,是无法做好工作的,只有从注重细节、点滴抓起,才能真正做好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要有好的方法。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抓好制度落实的新方法、新手段,才能真正把制度落实好,才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所作为。

  (作者单位:中共淮阴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