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新型“三农”干部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 谢晓刚

  当前,正值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全面脱贫的关键时期,要扎扎实实完成好这一目标任务,就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三农干部队伍,只有这样,“三农”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才能实现摆脱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然而,近年来农村人才外流,“三农”工作队伍人员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本领恐慌等问题比较突出,与农村农业现代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和滞后着农村脱贫工作。这就需要我们正视问题的根源,正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革的现状,必须培养造就一支与新时代新任务相对应的新型“三农”干部队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首先,要懂农业。“三农”干部必须熟悉农业生产;要鼓励吸引大批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建设的专门实用人才到农村来,这是当前快速有效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动力的关键。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具备侍弄农活的真本领,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农业生产,科学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科学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的提质增效。比如,通过“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新青年下乡”等工作,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村干部,让优秀人才快速走上治理村务、发展经济的重要岗位。

  其次,要爱农村。“三农”干部要把农村当成自己的家园,积极投入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对农村有归属感,长期扎根农村才会成为可能。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但环境脏乱差、生活水平低、文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覆盖低的落后局面并没有得到彻底改观,这需要一大批有志干部能够认真吃透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耐心细致地为农村工作做好服务,真正缩小城乡差距。

  第三,要爱农民。“三农”干部必须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只有爱农民,才能对农民有亲近感,一心造福农民。“三农”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有踏实肯干的勤垦工作态度,在平凡工作中不怕繁重,不怕辛苦;要有深入群众、了解他们需求与困难,主动获取第一手真实信息的工作主动性。说到底“爱农民”就是要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做好服务,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说到底,新型“三农”干部是乡村振兴基石。因为,“三农”稳则中国稳,“三农”好则中国好,关键皆在完善党的领导,而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就必须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作用,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三农”干部队伍。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