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玉 王殿台 姚彦祥
本报讯 阳春时节,站在金湖县吕良镇老三河向阳闸沿着幸福港向北远眺,河面波光粼粼、清澈见底,两岸翠柳成行、催芽吐绿。
近年来,吕良镇大力推行河长制,为每一条河道、塘坝、沟渠都建立了相应的“病历卡”,找准症结,因河施策,因沟治理,因渠改造,把昔日遭人嫌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水乐园”,老百姓纷纷点赞,乐享生态红利。
4月5日一大早,吕良镇幸福港东侧河岸上,一中年人正冒着蒙蒙细雨,在这里来回转悠,并不时掏出手机对着宽阔的河面拍照。他走到河边,双手捧起河水,放在鼻子前闻了闻,满意地笑了。他就是吕良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幸福港镇级河长张仁斌。一连串的动作,是他每天都要做的巡河工作“三看”中的“一看”。“巡河,是我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天刚蒙蒙亮,趁着清明假期镇里还没上班,我就去幸福港河边看看河里有没有垃圾漂浮物,这是第一看。二看河岸边上有没有乱倒垃圾者。三看水质有没有污染。今天的水闻着没什么异味。”张仁斌说,这“三看”,是他每天要沿着河岸走上几公里。
在吕良镇,大到流域性河流,小至乡间无名小渠,老百姓都能看到河长巡河的身影。各级河长明确巡河频次,认真交办督办,建立长效巡河机制。位于洪金洞下游的洪金干渠,1月份以来,镇、村河长分段累计巡河50余次。大金沟河长吕良镇政法书记崔登良巡河期间时常掏出手机滑动屏幕,微信里河长工作群:“河长们把巡河发现的最新情况都传到群里,有图片有文字,交流可火热呢!”巡河工作已渗透在河长生活的一点一滴里。河长巡河,巡出了河道健康“诊断书”,巡出了河道治理“方案书”,为治河打下了坚实基础。
治河,‘握指成拳’全力推进
如今,吕良镇境内河段发生了可喜变化:过去河边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不见踪影,河道网箱销声匿迹,钓鱼戏水的乐景尽收眼底。
这些变化得益于推行河长制工作的“联动治水”。去冬以来,吕良镇还组织开展了河渠治理集中会战行动。“我们出台了一揽子治河方案,‘握指成拳’全力推进。”镇党委副书记邵传礼说。该镇还本着“一河一策、一渠一策、一沟一策”的原则,仅陈庄村对避沉沟等沟渠进行了综合治理,完成6000多土方。在此基础上,该镇以创建淮安市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示范镇为契机,各村每天均出动50人左右的劳动力,对所有沟、渠、河杂草、杂物进行清理,并组织推进行政执法,统筹国土分局、河长办、水利站等部门的涉水行政执法职能,依法加强对沟、渠、河违法行为的查处,动真碰硬,联合出击,一竿子治到底。
雨落如丝,润物无声,河清池秀,树绿水青。吕良,正在镇村两级河长的统筹协调治理下,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