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携手同创文明城市 你我共享创建成果

 

  文明,是城市最动听的音符,是城市最美丽的风景。如火如荼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彰显了淮安人民建设文明之城的决心与努力。为了共同栖息的家园,你、我、他……纷纷投身于火热的文明创建之中,用言语、用行动托举起新的文明高度。

  在文明创建的关键时刻,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走街串巷,捕捉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普通市民的真切感知,并用文字和镜头予以忠实地记录。携手同创文明城市,你我共享创建成果。我们相信,这是全体市民共同的感知,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参与文明创建,我们一起加油!

  文明巡访团副团长杨玉琴:

  向前一小步 文明一大步

  时间:6月6日下午1时

  地点:越河小区“爱心小屋”

  

  在位于越河小区11幢楼的“爱心小屋”见到杨玉琴时,她正在吃着一份外卖,一只手还拿着手机接听电话。见到记者,她匆匆把剩下的饭菜扒拉完,忙不迭从包里拿出一撂材料:“今天上午特别有收获,为两个孩子办理孤儿证有了大进展。”

  清江浦区志愿者联合会会长、40多个留守儿童失依儿童的“爱心妈妈”、多位孤寡老人的“杨闺女”、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巡访团副团长……看到这些,或许就不难理解杨玉琴总是这么忙碌的原因。在“爱心小屋”的桌子上,摆放着工作日志、随手记、文明巡访活动方案以及各类文件夹,每一行记录工整的文字背后,都是杨玉琴奔波劳累的身影。

  2015年8月初,杨玉琴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志愿巡访团副团长。两年来,她始终不忘职责,充当城市文明创建的“啄木鸟”。她和团员们分片巡访,走进社区街道、后街背巷,挑出城市“疑难杂症”。面对辛苦的工作,杨玉琴从来不抱怨,发现问题如实记录,并寻找解决方案。在她的积极奔走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困扰前进小区、乐园小区居民多年的路灯问题得以解决。今年,欧洲城小区地下停车场整改也在有序推进中,得到了小区居民的由衷称赞。

  “这么多年当志愿者,我始终坚持的一点就是:用行动去感染别人。”杨玉琴告诉记者,“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有很多人说,杨大姐,你的行为让我感动,这是我最欣慰的。”

  ■记者 左文东

  河道保洁员陈桂来:

  市民素质提高 河道更美更净

  时间:6月6日上午5时30分

  地点:里运河中洲岛

  

  早晨5时30分,陈桂来像往常一样穿戴整齐,准备出门。为了不吵醒熟睡的妻子和孩子,他总是蹑手蹑脚。骑上电动车来到早餐店吃过早餐,然后来到班上,踏上打捞船开始工作。“以前我负责的里运河这片河道上漂浮的垃圾挺多的,每天要花很大力气去打捞。”陈桂来说,文明城市创建的这段时间以来,明显感觉到河道水面上的漂浮垃圾少了很多。“我们在打捞船上工作的时候发现,游客乘坐游船时随手将垃圾扔出窗外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市民和游客给了我们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里运河这片河道我已经走了上万遍,每天都会来这里巡视和打捞漂浮物。哪段河面有漂浮物、哪个排污口在漏水、哪里有垃圾堆积,我都记在心里,及时处理。”陈桂来说,他做保洁员已有十多个年头了,现在的河道保洁更多的是清理水面以下的水草。“我们的工作就是保洁,所以我们深知保洁工作的辛苦,平时也会让家人、朋友从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看着河道清洁了、沿岸更干净了,陈桂来露出喜悦和自豪。“经常有学校、单位跟我们联系,体验河道保洁员的一天,我们的工作被市民认可,再苦再累也值得。”站在里运河边,水清岸绿,河堤水草青葱,河里鱼虾畅游,公园环境宜人,成了居民休闲娱乐之地,这些都离不开河道美容师的辛勤劳动。

  ■记者 左文东

  车站文明引导员王艳:

  文明行为 营造和谐

  时间:6月6日下午1时18分

  地点:汽车南站候车大厅

  

  汽车南站候车厅里人来人往,形形色色的旅客背着大包小包走进候车厅,自觉地放下行李安检、排队买票,一切都秩序井然。车站文明引导员王艳穿行在宽敞的候车大厅,哪里有乘客求助,她就去哪里,哪里有不文明现象,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大厅巡查,一方面是解决乘客困难,另一方面是督促整改不文明行为。”王艳说。“你好,请把鞋子穿上,这是公共场所,这样不文明。”王艳走到一名穿凉拖却光脚踩在座位上的女孩身边,提醒她在公共场所应该注意文明行为。女孩很自觉地把鞋穿上,并向工作人员说了“抱歉”。王艳告诉记者,过去乘客不理解,还会觉得座位没人坐为什么不给躺会儿,如今,这样的现象很少发生,即使有也会很配合地改正。

  记者还看到,如今的候车大厅少了抽烟的乘客,少了插队买票的现象,大家都会很自觉地维护公共场所的环境秩序。特别是卫生间,干净整洁,没有异味,工作人员随时打扫。“我觉得,文明一方面需要我们工作人员努力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另一方面更需要大家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用每个人的文明行为去维护这一和谐的环境。”王艳说。

  ■记者 季明稳

  爱心人士何鸿:

  奉献爱心 感受文明

  时间:6月6日下午1时10分

  地点:淮阴师范学院

  

  “猫咪们,来吃好吃的咯!”刚吃完午饭,何鸿就带着猫粮、罐头和一些宠物药品来到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不一会儿,十几只流浪猫纷纷围过来,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何鸿把其中一只橘白相间的猫抱到一边,单独拿出一个罐头喂它,“这只猫有口炎,我把药片碾碎了掺进罐头里喂它,希望它能快点好起来。”

  随着文明创建的脚步不断加快,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何鸿说:“去年以来,市里加强了对家养宠物的管理,城市秩序和市容环境都有了令人惊喜的变化,作为爱心人士,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社会上的流浪动物,让更多生命感受到文明的制度和文明的素养。”

  其实,在淮安像何鸿一样的爱心人士还有很多。他们通过给流浪猫狗驱虫、治病、喂养以及为流浪动物寻找主人等方式,去关爱流浪动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疾病的传播,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人文关爱。通过爱心人士的努力,每年都有上百只流浪动物能够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在救助流浪动物时,我们发现流浪动物感染病毒的几率下降了不少,这和整洁的街道以及科学的卫生处理措施关系很大。”在何鸿看来,真正的文明,不仅是要做到人与人和谐相处,更要实现人与动物、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让每一个生命都能享受到文明。

  ■记者 孔雪

  “献血达人”武勇: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时间:5月31日下午1时10分

  地点:淮安市中心血站

  

  顶着似火骄阳,武勇走进市中心血站。接受身体检查,躺上采血床,撸袖捐血,平静且熟稔。

  五十分钟左右,一个治疗量的A型血小板采集完毕。一个新的记录也由此产生:18年半的时间,个人献血次数达200次!

  武勇,市医学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被大伙称作“献血达人”:自1999年1月6日开始无偿献血,其中,15次捐献全血5850毫升;从2004年9月成为淮安市无偿捐献血小板的第一人,老武迄今捐献186次197个治疗量的血小板,献血量已经相当于33个成年人全部血量的总和。

  “因为献血可以救人,能给需要用血的人真正的帮助,我觉得很快乐。”武勇的爱心倾洒没有地界,早在2005年,他就开始“单骑”走四方去献血。那时,他从媒体上得知南京A型血告急,立刻坐上大巴直奔南京,捐献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当股股热血顺着针管流出,一个念头也在武勇心头萌发:血液是流淌在自己体内的,我走到哪儿不都可以献吗?于是,武勇不定期地轮番前往省内各市甚至跨省捐献血小板。到如今,他已经“行走”数万公里,先后踏遍全省13个地级市和京津沪及27个省会城市。正因如此,他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特别促进奖”等殊荣,并荣膺四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记者 唐筱葳 通讯员 黄艳

  私家车主左康大:

  文明礼让 彰显素养

  时间:6月6日下午3时10分

  地点:长江东路淮阴区政府前

  

  礼让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如今,礼让斑马线已成为我市街头一道风景线。在斑马线前,出租车、公交车、私家车减速让行,行人快速通过斑马线,并为礼让司机点赞。

  下午3点多,记者在淮阴区长江东路上的斑马线旁边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颤颤巍巍地准备过马路,当他走到十字路口时,一辆私家车主动停下来,车主在车内向老人挥了挥手,示意让老人先过。交谈中得知,这位私家车主名字叫左康大,是一位大学老师。他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以来自己一直是坚持这么做的。“一次去欧洲参加女儿毕业典礼的时候,在街上过马路时,发现在斑马线前司机都是主动让行人通过,行人走过的时候都会给司机竖起大拇指,互相微笑示意一下。那次的经历让我非常难忘。回来后我也经常会把这次的体会告诉我的学生、朋友,让他们在平时生活中也能做到这一点,互相包容理解,社会才能真正文明、和谐。”

  左康大欣慰地说,现在几乎每次过马路,经过的汽车都会让行。而文明礼让的司机们因为行人给自己点赞,也感觉心里暖暖的。“礼让斑马线是一种风度,体现的是谦谦君子之风;是一种美德,体现的是宽厚仁爱和行为自律;是一种责任,体现的是对城市秩序的维护和担当。驾驶人在斑马线前一念之间的正确选择,释放的是温暖的善心善念,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记者 左文东

  有轨电车乘务员李珊珊:

  文明乘客多  车厢环境美

  时间:6月6日下午2时45分

  地点:现代有轨电车板闸站

  

  一列有轨电车从淮安区向清江浦区方向准时开来,进入板闸站稳稳停住,到站的乘客有序下车,候车的市民排队上车。与此同时,乘务员李珊珊一身制服,上车开始一天的工作。

  一上车,李珊珊迅速佩带好便携式话筒,微笑着引导乘客就坐。记者随着乘客一起上车,发现投币箱上“淮安图书漂流架”整齐地排列着约10本书和介绍淮安的宣传册。李珊珊介绍,每列电车上有4个投币箱,上面均放置有漂流图书等,“不少乘客会在投币时随手选本书,坐下来翻翻。”

  尽管车上有自动报站广播,但每到一站,李珊珊都会站到车门口,温和地提醒乘客到站站名,引导乘客上下车。水渡口站上来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李珊珊先扶着老人入座,叮嘱老人坐稳扶好,再拿着老人的卡回头刷卡,然后递给老人。

  一路行来,车厢内乘客安静和谐,不时有手机铃声响起,接听者压低声音,以免影响周边乘客。李珊珊说,电车运营一年多以来,发现乘客越来越文明了,车上让座的人比以前多了,有乘客晕车不舒服会主动索要垃圾袋,因车上不设垃圾筒,乘客有垃圾什么的会自己收好,等到站台再扔。偶尔有脱鞋、吃东西等不文明行为,经乘务员提醒,乘客也能虚心平和地接受,有时候乘客间也会相互提醒,大家文明乘车的意识增强了,心情越来越好!

  ■记者 张小燕

  烟酒店老板刘平:

  文明进商店 环境变整洁

  时间:6月6日上午7时30分

  地点:北京北路某烟酒店

  

  刘平是北京北路上一家烟酒店的老板,每天早上7点半,他都准时到店里,擦洗柜台、整理货架、抹桌扫地,以干净整洁的店容店貌,迎接顾客到来。为了让店铺环境变得更好,刘平还把家里的绿色植物都搬来了店里,通过精心呵护,一盆盆花儿开得旺盛,人见人爱。

  刘平一边擦着店铺橱窗玻璃,一边招呼顾客。“刘哥,你的店真是越看越漂亮了,我最喜欢到你家买东西,心里特别踏实。”每每听到顾客的“感言”,刘平的心里都像吃了蜜丸似的,充满了幸福感和自豪感。

  “淮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们就签下了市容环卫责任区责任书,确保没有废弃物、杂物,以前堆在门口的货物也都搬到仓库去了,保证店铺里外都是一样的干净整洁。”刘平说,到烟酒店来买东西的人很多,不少顾客当场就会拆掉产品包装,为了方便顾客扔垃圾杂物,他准备了三个垃圾箱和两个烟灰缸,都摆放在显眼的位置,每天定期清理,久而久之,店铺的环境就越来越好了。

  如今,不仅仅是刘平的烟酒店,周围的店铺家家都把环境卫生搞好,路面干净整洁、电动车摆放有序,连门前的路都比以前更加宽敞了。“现在进出店里的顾客都夸我们这块环境变好了,他们买起东西来更加放心了,我们这生意做得也越来越舒心,文明创建真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

  ■记者 孔雪

  公交车乘客王一君:

  主动让座 感受温暖

  时间:6月6日下午4时30分

  地点: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公交车站

  

  漕运西路车来车往,公交车站不时有公交车辆停靠,如今,方便快捷的公交已成为众多市民出行的首选。等车的王一君正在与活泼可爱的儿子玩耍,说起公交出行的感受,她说礼让座位是她感触最多的文明风尚。

  之所以感触颇多,源自于王一君身份角色的变化。她告诉记者,在外读书时,和同学坐公交,大家总是抢着给老人让座,这边还没起来,旁边已经有人就把座位让了,“让座后还挺自豪,觉得自己做了件好事。”就这样,4年大学期间,王一君公交出行就很少坐着。毕业回到淮安,结婚生子,王一君的个人角色在变,同时乘坐公交时也由主动让座者成了被人让座者。“怀孕的时候大家因为我是孕妇而让座,有了宝宝后,别人因为宝宝小而让座,每次看到大家让座给我,心里特别感激。”王一君说,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有座位而感激,真正感激的是大家互相帮助带来的温暖。

  “其实,大家都知道坐着比站着舒服,可是,有人比我们更需要这个座位,他们站着,我们坐着心里也不舒服。”王一君说,其实,公交车礼让很简单,我们今天礼让别人,明天也会有人礼让我们,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文明的受益者。

  ■记者 季明稳

  出租车司机王震林:

  献一份爱心 做文明市民

  时间:6月7日上午7时

  地点:浦东花园小区门口

  

  早上7点,浦东花园门口,一辆出租车已经在小区门口停了十多分钟。“今年是我坚持爱心送考的第五年。”出租车司机王震林说,“每年高考我们车队18个人、16辆出租车都坚持义务接送考生。”谈起文明城市创建,王震林侃侃而谈,“做司机这几年里,我已经遇到过3次乘客将贵重物品遗忘在车上的事情,每次我都第一时间把失物交到公司等待失主认领。”

  王震林说,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的志愿者,作为出租车驾驶员同样可以成为志愿者为民服务。他说,志愿帮扶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同时也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生动实践,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王震林对我市近年来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所带来的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满口称赞。“透过小小的车窗不仅能饱览城市的风景,更可以目睹城市的文明。”王震林介绍,作为出租车司机,主管部门和单位经常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宣传教育,给出租车司机送来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公民,首先要友善地对待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氛围,工作上要积极向上,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多做好事、善事,在细微之处做一个城市的文明人。

  ■记者 左文东

  文明交通志愿者王帆:

  培养文明习惯 践行文明风尚

  时间:6月6日上午8时10分

  地点:西大街与淮海路路口

  

  早上8点,新民路小学教师王帆准时来到执勤地点,穿上执勤服装,手拿一把小红旗,开始了一天的执勤工作。作为志愿者,这是她今年第3次参与交通执勤,坚守在路上,守候着行人的安全。

  自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文明交通志愿者便成了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作为志愿者中一员,王帆既是参与者,也是文明创建成果的见证者。“以前,看到有人闯红灯、横穿马路就很生气,气大家不顾个人安危。如今,随着文明交通意识深入人心,这样的现象少了,我们志愿者的工作也相对轻松了一些。”王帆告诉记者,今年执勤时她基本不用苦口婆心去劝阻,手中小红旗一挥,大家就会自觉停下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王帆还会把很多执勤中的所见所闻作为安全教育素材,并通过主题班队会、讲座等形式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比如有人闯红灯被撞倒了,有人扶老人过马路等等,孩子们听了就会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王帆告诉记者:“通过教育,不仅能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能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他们影响身边的家长。”执勤时,孩子拉着父母等红绿灯、教育家长要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越来越多,反而比执勤人员劝阻和说教更有实效性。

  王帆还说:“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只要我们都在努力培养文明习惯,践行文明风尚,我们的城市就会更加美丽多姿。”

  ■记者 季明稳

  大学生周璐:

  回收旧衣物 传递正能量

  时间:6月6日下午2时30分

  地点: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

  

  当你打开衣橱的时候,是否发现许多过时又弃之不舍的衣服;当你在冬日里享受生活的时候,是否想起过那些寒风中瘦弱的身影?或许我们无力改变他们的处境,但是,我们可以在百忙之余抽出一点点时间,收拾一下自己的衣柜,把不需要的衣物捐给那些需要它们的人……这是一封旧衣物回收倡议书,来自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的大学生们。

  “临近放假,不少同学都会淘汰一批用品,有衣服也有书本,我们把同学们不要的旧物回收过来,把回收的报纸等换成钱,和衣服一起捐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周璐是一名大二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她积极参加了很多志愿者活动。她说,回收旧物,不仅可以献爱心帮助很多人,也是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的行为。在淮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大学生们也通过自己的行动参与其中,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在淮安,还有很多大学生像周璐一样,他们或来到路口,帮助交警指挥交通;或走上街头,向来往行人宣传文明理念;或进入社区,协助居民清理垃圾和小广告。周璐说,以前觉得创建文明城市跟学生没什么关系,但当了志愿者之后,她发现,每当帮助别人的时候,他们的道谢和笑容会让自己感到开心;每当看到马路上的汽车和行人都各行其道、井然有序的时候,自己都感到特别满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的是让老百姓感到满意、舒适的文明环境,是一件能让每个人都受益的好事、实事。

  ■记者 孔雪

  广场舞队员陈兰:

  欢乐舞蹈 舞出文明

  时间:6月6日晚上7时30分

  地点:清江浦区政务服务中心广场

  

  广场舞,既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载体,更是展示城市文明和谐环境、市民幸福生活的大舞台。穿梭在淮安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伴着欢快音乐起舞的人们。然而今天,却有些不一样。

  走进清江浦区政务服务中心广场,原本应该热闹非凡的广场今天却异常安静,偌大的广场上仅有几位市民在散步锻炼。陈兰今年60多岁了,她所在的舞蹈队每天晚上都会在这个广场跳舞健身。陈兰说:“要高考了,为了给考生们一个安静的复习环境,我们舞蹈队在高考期间放假休息,希望考生考出理想的成绩。”

  广场舞不仅体现了市民对生活的热情,也把文明创建的理念传送到每个人的心里,形成人人支持创城、人人参与创城的良好局面。陈兰说,自淮安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自己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每天跳舞之前用来搬动电动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以前广场上的电动车随便乱停,我们要跳舞就要先把车子搬到一边去,每次都要花费不少时间,然而现在,广场上的电动车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指定位置,我们到了广场就可以直接开始跳舞了。”

  除此之外,陈兰所在的舞蹈队还要求每一位跳广场舞的成员,跳舞结束后喝水的瓶子、用过的纸巾等都必须扔进垃圾箱,广场上不留一点杂物。“这么好的场地和环境,我们要自觉地爱护,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一份力量。”

  ■记者 孔雪

  退休人员韦志勇:

  不忘“文明袋” 牵好“文明绳”

  时间:6月6日上午6时40分

  地点:北京新村

  

  这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着宠物“溜达”已成为很多市民休闲生活的一部分。市民韦志勇也是其中之一,退休后的他养了一只雪纳瑞,起名叫拉雅,“我每天早上都会带着拉雅在小区里转一转,只要出门,拉雅都会带上牵引绳,我也会随身携带塑料袋,及时清理拉雅的粪便。”

  淮安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每一个市民就是城市文明的创建主体,“因此,我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一份力量。”韦志勇说,现在小区里很多人养狗,尤其是不少人养的是大型犬,如果不牵着很容易造成别的居民被狗惊吓、咬伤等问题,除此之外,及时处理狗的粪便也是每一个养狗的人应该做的事情。

  韦志勇说,随着人们文明养狗意识的提高,小区里的“遛狗一族”几乎都是拴上牵引绳之后才出家门,此外,狗狗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也越来越少。不少市民纷纷表示,以前出门散步特别害怕踩到“地雷”,现在这种事情已经较少发生了,不少遛狗市民都会主动清理自家狗狗的粪便,小区的环境也因此更加美好。

  文明养狗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缩影,只要大家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城市的文明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记者 孔雪

  餐厅服务员刘庆花:

  多一点理解 多一份尊重

  时间:6月6日中午12时50分

  地点:市区某餐厅

  

  午饭时间,餐厅迎来了不少食客。服务员刘庆花正在大厅里忙碌,收拾餐桌、上菜,热情而周到。“可以少点几个菜,我们这里分量足,吃不完就浪费了。”刘庆花一边记录着客人的菜单,一边劝导客人少点几个菜。

  “好,好,听你的,这里的服务员真实在,不浪费就好。”听着刘庆花的劝说,客人也很爽快地答应。刘庆花告诉记者,平时看到客人菜点多了,她都会友情提醒下,毕竟菜吃不完倒掉就浪费了。“不光如此,现在很多客人都会打包。”刘庆花说,过去大家都觉得打包剩菜没面子,现在不论是主家还是客人,吃完饭都会习惯地说一句“打包”。“其实这样很好,不然看到很多没动几口的菜倒掉,我们自己都觉得可惜。”刘庆花说。

  让刘庆花高兴的还有客人素质的提高。“我们有时候太忙,难免顾及不到,以前有些客人的态度很差,我们只能忍着,心里很委屈。”刘庆花说,如今,随着客人素质提高,大多数客人讲话文明、态度谦逊,让她工作起来更加顺心。“我也不会讲大道理,我觉得文明就是多一点理解,多一份尊重,友善待人,和气处事。”

  ■记者 季明稳

  电动车主李平:

  出行讲文明 交通更有序

  时间:6月6日下午4时50分

  地点:承德路与解放东路路口

  

  李平家住大学城,儿子在市实验小学上三年级,每天早晚两个来回接送儿子上下学是“必修课”,承德路是她的必经道路。她说,路边违停的汽车没有了,感觉非机动车道变宽敞了,骑起电动车顺畅多了,从大学城到实小,二十分钟足够。

  天空阴沉沉的,似乎大雨即将来临。在承德路与解放东路路口非机动车道,一辆辆电动车在遮雨棚下依照红绿灯指引,或减速行过,或稳稳地停下来。李平骑着电动车行到路口时,正巧红灯亮起,她自然而然减速停在雨棚下,随后而来的电动车、自行车、三轮车等非机动车,也自觉停下来依次排在旁边或后面。

  “我们的城市越来越人性化了,就连等红绿灯也有遮雨棚,这在方便行人的同时,也为交通安全撑起了一把止步伞。”李平高兴地说,既能遮雨也能遮阳,无遮无拦在烈日下暴晒等红绿灯的滋味确实不好受,有了这个棚子,等红灯时人们自然就在棚下歇一歇,自觉地止步在停车线内。

  ■记者 张小燕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