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学芳 张洪宝
崔云波 程厚明
本报讯 今年第一季度,赵集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工作会议精神,倾力开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以工业经济提升总量、集镇建设提升形象为重点,实施大手笔建设,超常规推进各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首季开门红,其中财政预算收入已突破指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该镇按照全市50强重点乡镇的发展要求,实施高标准定位,重点抓好“四个突破”:
一是项目建设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该镇针对本镇重点产业,瞄准国内外大企业,招大引强5个项目。其中1个农业项目:赵集储备粮库;3个工业项目:投资2.2亿元年产400万方的淮盐矿业和投资10亿元的国和新能源项目,目前均在有序推进;1个旅游项目:投资1.5亿元的高家堰民俗园旅游项目。此外,投资1.2亿元的悦城商业综合体已通过市验收;招引企业1000万元以上项目两个;投资3640万元的千里古堤游项目已完成一期投资1610万元;投资1270万元的温氏生猪养殖项目,外资招商工作取得新突破,累计到账注册外资836万美元。总投资20亿元的淮阴区泰和家园B区安置房项目纳入江苏省第四批PPP入库项目正在招标。
二是统筹规划,在集镇建设上求突破。今年紧紧围绕“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总要求,全力打造工业型、商贸型、生态型和宜居型集镇,在原有集镇总体规划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对赵集镇新街、奔牛街、马集街、立马街等进行合理配置,把它们打造成民居、工业、商贸、教育、卫生、金融、客运等多功能街道。目前,镇政府大楼、高家堰旅游中心迎宾大道、文化广场和上官公园等项目工程进度快、效果好。
三是扩大规模,在农民增收上求突破。该镇今年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头戏来抓。投资65万元在张福河两岸建立中药材基地和高粱种植基地,酿造红高粱大曲酒;建立“高家堰千亩土地耕作合作社”和投资210万元的“十堡土地耕作服务社”及粮食烘干房,目前已正常运转;赵集村在第一书记叶兆进和党总支书记蔡维军带领下,利用街道经营优势,大力发展工商业。目前,在赵集,各类超市、百杂货市场、鞋帽市场、建材市场、蔬菜市场遍及大街小巷,生意一片红火。赵集镇还建立了苗木花卉、果木基地,发展水果栽培,形成具有优势的农民增收群;发挥创业能人的作用,持续叫响“赵集粉丝”品牌,建立以街西云燕粉丝厂为中心的粉丝生产合作社和粉丝销售中心,统筹生产集中销售,不但将优质粉丝销往新疆、上海、浙江等全国各地,而且还能解决大批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大提升了赵集镇的知名度与含金量。
四是培植税源,在财税增收上求突破。今年以来,该镇把财税增收作为打造实力赵集、魅力赵集的重点工作来抓,着重抓好现有上海太平洋集团等26家驻镇化工企业,推进技改扩能、提高产量、扩大销售、增加收益,同时,抓好镇办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发展,组织“千军万马”广开财路,培植税源。组织建筑、运输、商贸、劳务、餐饮服务等纳税企业,为镇财政收入添砖加瓦。同时,杜绝财税跑、冒、滴、淌、漏,做到应收尽收。
赵集镇党委、政府还积极转变工作作风,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八个一”活动,深入调查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1—3月份协调矛盾36起、平息3户老上访户越级上访、办利民实事108件、帮助12户计生户脱贫致富、组织环卫工人清理垃圾2000多吨、植名贵果木1.2万株、打造绿色风光带28.5公里。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