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列 通讯员 赵春丽
本报讯 去年以来,我市以综合医改为重点,着力加强基层卫生及公共卫生,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着力优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三加强、两提升、一优化”推进分级诊疗做法经验被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专刊向全国推介。
综合医改持续深化。市直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实质规范运作,研究公立医院改革管理等重大事项。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联盟。加强医联体建设,全市二三级医院分别与省内外高等级医院构建医联体12个,全面对接京沪宁等地专家和优势技术。市级以“三甲”医院为核心组建5大医疗集团,县域内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成立13个医联体。创新建设50个“家庭医生工作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人群签约率达54.49%,重点人群签约率74.19%。
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总投资12亿元的市妇幼保健院新院正式开工,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南京医科大学苏北临床医学研究院在市一院正式组建运行,成立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淮安卫生与健康研究所、台淮医院发展研究中心。市直医院外埠就诊患者比例达45%,并呈上升趋势,三四级手术量占比达70%,实施一批新技术新项目苏北领先、填补空白,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主任李炳的腹腔镜技术获国际同行认可。
基层卫生有力推进。淮阴区、淮安区跻身全省首批基层卫生“十强县”。全市创成2个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1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全省基层卫生“十强县”、57个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70个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135个省级示范村卫生室。全面落实14大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补助标准达60元。
公共卫生有效落实。全市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23.09/10万,以乡镇为单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区实现全覆盖。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