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侍农
今年来,市农委积极把握机遇,加快“储备一批、立项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见效一批”项目,紧锣密鼓服务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实施。
建立产业扶贫项目清单,实现项目精准落地。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硬抓手”,是增收脱贫的重要举措。市农委结合“4+1”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指导县区树立“项目为王”的观念,突出项目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及农业产业富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产业扶贫、市场优先、项目带动、规模发展为导向,着力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力求不断提升和优化农业产业基础,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围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富民)项目,扎实做好项目遴选工作。县(区)农委专门编制项目申报指南,组织经济薄弱村和所在乡镇积极上报,结合乡镇对项目争取的积极性、村集体的战斗力及项目编制质量等多方面情况,县区农委、财政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综合评审,提出拟实施项目名单。在此基础上,将拟实施项目报县区党委、政府或县区农业规划委员会进行专门研究审核,对确定后的项目再次完善并予以公示通过后,由县区农委和财政部门联合下发项目批复。三个县区最终编排项目19个。
促进项目加快实施
为加快农业产业富民项目实施,进一步掌握了解项目实施内容、实施进展、收益分配机制、带动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增收等情况,市农委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三个省重点帮扶县(区)实施的19个农业产业富民项目逐一现场检查,就项目实施潜在风险、存在困难和问题等进行总结、分析、研判。目前,大部分项目正在建设中,个别项目已向村集体分配收益,大部分项目将于今年上半年基本完成。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为当地经济薄弱村增加集体收入160余万元、带动低收入农户约300多人就业,同时还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有条件的农户自主创业。同时,借力我市“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将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纳入系统监管,加强对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有序推进、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切实发挥项目带动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的作用,在系统中增设农业产业扶贫模块,分调研论证、项目立项、项目实施、绩效评估四个阶段。根据职责分工,市、县(区)、乡(镇)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录入、上传项目相关文件、图片等信息,线上跟踪监督项目实施推进情况。
提升项目实施水平
市农委筛选农业技术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团,与三个省重点帮扶县(区)实施的19个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和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挂钩帮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项目实施、园区建设提供农业技术支撑。通过手把手服务、点对点帮扶,最大限度满足项目经营主体的技术需求,引导建立科技驱动发展的新模式,以项目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并向经济薄弱村辐射,助推三个省重点帮扶县(区)农业产业扶贫工作。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