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小燕 通讯员 葛颖
6月7日,天气放晴。一早,淮安区仇桥镇南徐村大蒋组村民柳树春家的麦田里,收割机在前后“驰骋”,所到之处,小麦颗粒尽收,秸秆被切得粉碎。随后,璇耕机入场,左右腾挪间,秸秆全部还田。
9点刚过,柳树春开着手扶拖拉机在村部前的水泥广场上停了下来,机头来回调转几次,将拖拉机上的小麦倒在了地上。
“都是刚收的,趁天好晒晒。”柳树春说,“今年年景好,收成不错,小麦的品质也好于去年,秸秆处理得也利亮。”
开镰前,村里由几名年长的村民召集群众开会,讲明焚烧秸秆的危害,介绍镇里的夏收工作政策,也定下了规矩:严禁乱烧乱抛秸秆。
“这是村里定的规矩,也是大家自发的约定。”柳树春说,镇里为各村调配了收割机械,确保机械过关,群众没了后顾之忧,这规矩守得妥妥的。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该镇各村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并将内容张贴上墙。“现在,村里大事小事能让群众参与,都会请大家伙一起商量,然后定下规矩,形成约定,效果非常好。”南徐村总支书记蒋寿宏指着村部北边墙壁上的大幅展版说,这是我们的成果——“村规民约”。该村的“村规民约”涉及平安村庄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村风民俗等各个方面,有几十条具体规定,在环境保护篇中有一条这样写到:“不向河道、沟渠中倾倒垃圾、丢弃农作物秸秆,禁止焚烧秸秆。”
“有了这一条,秸秆禁烧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有了这许多条,群众工作好做多了。”该镇党委书记周建华说,通过“村规民约”的制定,让群众参与到镇村管理中,在促进工作开展的同时,净化了民风,使党委政府的各项要求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