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宗溢
文明城市,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进程中由中央提出的概念,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对于这类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授予“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
文明城市从本质上理解,是有关于中国城市对于现代文明的深刻结合。深刻理解文明城市,就要先深刻理解文明的精神内涵,文明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文明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与核心价值。追求美好的文明社会,是人类作为高等智慧的天性,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整个天是一个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到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等理论,反映了西方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对和谐美好社会的描绘、设计与憧憬。伽利略主义摒弃了以往西方思想家对理想社会设计与追求中的“空想”色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都提到“社会和谐”,并把和谐美好的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的最高追求,同时论证了实现这一最高理想的途径、手段、主体力量等。而城市文明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在城市的缩影,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在城市的集中表现。因为城市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在各个发展阶段上文明成果的积淀,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文明时代的城市第一次具有了城市的意义,文明时代的城市第一次揭开了“城市文明”的篇章。城市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的聚焦,它在根本上标示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达到的一种和谐、文明状态。这种状态是一个综合性的全面体系。
所谓“治理脏乱差”是具体指城市的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治理,通过治理达到让城市更加干净整洁,文明卫生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城市文明状态中的一个部分,其他还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诸多体现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元素,从天更蓝水更清到百姓安居乐业,诸多文明要素的结合才能综合反映了该时代社会文明的特征和状态,突出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作为和谐社会核心理念、核心价值的城市文明,应成为承载社会和谐、展示社会和谐、提升社会和谐的理想样式、理想追求。
二问:为什么要创建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不仅是一个荣誉称号,更是综合反映一个城市发展进步的标志,其创建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次对于城市文明发展过程的全面审视,也是一次对于提升城市市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过程,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重点强调“实现共同富裕,要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种获得感就来自于所居住的城市家园的文明环境和文明理念,因此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落实十九大以来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特别是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是为民办实事、好事、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是全面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需要,是城市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提升城市魅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针对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从而造福广大市民群众。
三问:创建文明城市仅是政府的单方面工作吗?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是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社会、人文、生态协调发展的综合载体。因此,不能单靠某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独立任务,需要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国文明城市的考评指标大到考查城市的政务、法治、市场环境,小到人文环境、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复杂全面且细化具体。因此,争创文明城市,既要发动群众力量,让市民广泛参与到文明创城中来,更要完善和强化自身工作方法和能力,从细节上下功夫。深刻理解这一问题,就不难理解文明城市创建的精神旨要,让文明城市创建成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增强群众对所在社区、所在城市的认同,进而增强对国家的热爱,这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宗旨。创建文明城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推动城市文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既要城区人口增长、区域扩张,更要注重城市品位的提高和人的现代化。当前,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与城市现代化发展还不相适应,城市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有差距,通过创建文明城市,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市容环境、社会秩序、针对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增强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从而塑造现代的城市文明形象。而另一方面,则需要人民群众自身提高现代文明素质,塑造独特的人文景观,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优美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可以使城市成为投资、居住、购物、旅游的好去处;这是真正提升居民对文明发展成果共享的获得感的唯一途径,当前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仅是经济实力、区位优势的竞争,同时也是文明环境、市民素质的竞争,通过市民的人文魅力提升,才能真正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增强城市的魅力。
淮安人杰地灵,历史底蕴深厚,人文环境发展空间巨大,广大市民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江淮生态经济区、发展全域旅游,都离不开淮安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提高市民对城市的满意度,是增强对发展成果的获得感的来源,能激发人们维护城市形象的热情,对城市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可以说,创建文明城市对于对内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提高竞争力、辐射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对于淮安这座古老的历史名城,创建文明城市是真正实现江淮崛起的必经里程!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