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 浩 范锦荣 向育鹏
记 者 季明稳
专业精、业务强,他们特别能战斗;
识大局、守纪律,他们特别能担当;
舍小家、顾大家,他们特别能吃苦。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数十年来栉风沐雨,扎根田间地头,坚守施工一线,把青春奉献给了输电事业,用汗水守护万家灯火。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输电“铁军”
架塔搭线沐风雨
铁军风采写精神
他们在路上——
风雨无阻 艰苦奋斗他们勇担当——服务大局 使命必达
风雨无阻 艰苦奋斗
淮安宏能集团有限公司输电分公司是国网淮安供电公司直属的施工单位,承担着淮安电网35kV~220kV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检修及故障抢修等任务。
公司现下辖5个班组,其中3个施工班组,1个项目管理班组,1个车辆驾驶班组,现有员工106人,平均年龄39.2岁,本科及以上学历30人,其中硕士学历13人。
说起铁军精神,大家都不陌生。但输电分公司的铁军精神“铁”在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公司经理邵加武的回答掷地有声。而回首公司的发展历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正是这个团队的真实写照,一代代线路工以拼搏与创造昭示着“铁军”精神,让企业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施工二队队长李伟强是这支铁军的一员,也是践行铁军精神的先锋模范。在他看来,铁军精神就是:“风雨无阻、使命必达。”“我是一名党员,党让干啥就干啥,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在李伟强看来,这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多年来一直奉行的铁的原则。也正因如此,李伟强在工地上一干就是近30年。早上八点半上班,他必须提前一个小时到,因为前期工作要提前做,不然就会耽误工期;节假日别人放假,他必须坚持工作,因为停电作业不能影响企业和群众用电,只能在节假日完成;特殊恶劣天气,他必须坚守岗位,因为天气越恶劣越容易出现事故,必须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修……比别人起得早、归得迟,没有节假日,李伟强却三十年如一日,从未说过苦。
而在输电分公司,每一个队员都是如此,他们风雨无阻、加班加点,汗水挥洒在田野间、工地上,成就了一排排高大挺拔、整齐美观的杆塔,为千家万户送上了光明。“冬天或者夏天,普通人光在室外站着就受不了,但我们不行,必须还要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在一线工地奋战近30年的范锦荣告诉记者,他曾建过全市最重的电塔、最高的电塔,当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只能靠人工一层层往上搭,暴露在烈日下的电塔上,汗水打湿的衣服从未干过。
就这样,在这支铁军队伍的努力下,一项项安全可靠的输电工程拔地而起,一项项荣誉接踵而至,见证着这支队伍的成长,更见证着他们的汗水与付出。2012年220千伏朱安线工程获得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2014年110千伏南马厂线路工程获省公司“项目管理流动红旗”称号,2016年110千伏新渡变至水渡变线路工程被评为国网公司“优质工程”,2017年220千伏安双线工程亦被评为国网公司“优质工程”等。
他们勇担当——
服务大局 使命必达
2016年6月23日,一场历史罕见的大风、暴雨、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袭击盐城阜宁。
天灾无情,人有情,面对自然灾害,输电分公司发扬“铁军”精神,勇担救援责任。100余人的突击队,17辆工程作业车,3辆应急电源车在阜宁龙卷风灾后第一时间便进驻现场,开始执行电力支援工作。45个小时的连续鏖战,由输电人负责抢修复建的35千伏翔陈线3基铁塔及7档导线,提前半天竣工并通过现场验收,圆满完成阜宁电力抢修支援任务。也因此被江苏省电力公司表彰为“功臣集体”,邵加武和范锦荣被省公司表彰为“功臣个人”。
作为“功臣个人”,邵加武对抢险救灾工作记忆犹新。第一天到达现场,看着被大风吹倒的电塔,邵加武来不及痛惜,便迅速与队员们投入抢险工作。这一干,就是深夜12点。“时间紧、任务重,天气条件恶劣,但考虑到灾区人民用电保障,我们必须迅速完成电塔修复工作,确保第二天就可以放线。”邵加武告诉记者,由于大型机械无法进入,修复电塔只能人工扛,人工搭,但没有任何人抱怨叫苦。让邵加武最感动的是虽然忙到深夜,但次日凌晨6点早饭前,所有人都提前15分钟集合,整装待发,而大家仅仅睡了几个小时。
任务就是集结号,没有借口、不谈条件,这支队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铁军精神。近年来,我市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一大批重大项目快速实施,这也给输电分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的任务,牢记服务中心大局的输电人选择了担当。
2018年2月10日,春节临近。由于快速路施工,韩泰专线需要增高、改线。接到任务后,范锦荣迅速率队赶到现场,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快速投入工作。“该线路不仅关系企业生产,更涉及到附近热电厂有效供热,为确保早日通电,我们只能加班加点。”范锦荣告诉记者,在大家的努力下,腊月二十九,项目施工全部完成并通电,提前一天完成任务。“通电那一刻,才发现明天就是除夕了。”范锦荣感慨说,虽然很辛苦,但一切都值得。
在快速路建设的过程中,涉及众多杆线迁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不影响周边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输电分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是用这种铁军精神,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挑战。
他们再出发——
不忘初心 薪火相传
榜样不问出处,楷模就在身边,输电人个个是先锋,人人是模范。项目经理朱文新在一线生产岗位一干就是32年,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被省公司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做什么事不要管辛苦不辛苦,累不累,当你做一件事,成功了,有业绩了,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无价的。”32年的默默奉献,朱文新要的就是这一点点的幸福感。
“再苦再累,当爬上高高的电塔,俯瞰万家灯火通明,所有的付出也就值了。”刘建东今年50岁,在施工一线从20岁的年轻小伙到如今人到中年,对于这份工作,他从未后悔。在他的影响下,儿子也进入了电力系统。“父亲就是老一辈电力人,在他身上,我学到了铁军精神,如今,我要把这一精神传承给下一代,让铁军精神代代相传。”刘建东说。
老将不老,新兵上道。如今,铁军精神正如刘建东所期待的那样,在输电分公司代代相传。“看着老师们以身作则,坚守在一线,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努力、不奋斗。”2016年入职的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郭振斌告诉记者,耳濡目染,早已让老一辈输电人的铁军精神扎根心底,未来无论是在任何岗位上,他都会将其传承发扬。
2017年8月新进大学生王峰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铁军精神已在他的心中萌芽。不久前,施工时间紧急,工作权限调整变更,他为了得到进入变电站进行工作的许可,赶到时,许可单位刚刚下班,他忘了吃午饭,协调奔波了几个小时,终于通过了全部审核签字确认,拿到了许可证。“我必须这么做,因为这边能省一点时间,工程上就能多快一步,大家那么辛苦,不能因为我耽误事。”王峰说。
“我们将进一步弘扬铁军精神,把铁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输电分公司支部书记姜军告诉记者,未来,该公司将通过积极开展师带徒、新员工轮岗学习、登高作业培训、技能比武等引导员工掌握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将党建工作与铁军精神相结合,加强培养,树立典型,以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以铁军精神引领行动,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努力书写输电分公司更加精彩的篇章。
——淮安宏能集团有限公司输电分公司“铁军”风采素描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