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行动起来 减轻淮安的地震灾害风险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也是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十年来,市委、市政府聚焦突出问题,强化责任担当,在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注重灾害预测预防,强化灾害风险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有效提升了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众所周知,经济越发达,地震灾害对经济建设冲击就越大。随着我市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震灾风险也不断提高,防震减灾工作任务也更加凸显。进入新时代,要想减轻震灾风险,服务保障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全市统一、上下一心,以“作战”的状态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一、 做好“临战”准备,全面增强震害防御能力。

  近年来,全球大震异常活跃,我国震情非常严峻。2017年我国大陆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3次,共造成38人死亡和失踪,经济损失约148亿元。对此,我们要时刻警惕,认真落实应对防范措施,切不可掉以轻心。一是加强预警监测。要坚持监测预报不放松,加强震情跟踪和监测预报,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地震预报能力和水平。二是查找薄弱环节。要对照建筑抗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全面排查各类隐患,大力提升学校、医院、居民住房、交通基础设施设防水平和抗灾能力。对排查出的难以加固的房屋要尽快列入棚改和旧城改造计划。三是加强能力建设。要扎实推进城市活断层探测、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监测预警台网等,实现防震减灾基础能力的大提升。四是加强应急演练。要定期组织在校学生、城乡居民开展应急逃生避险演练,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民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同时,要根据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不断细化完善地震应急预案。

  二、保持“决战”态势,全面增强应急救助能力。

  防震减灾是一场立体战争、人民战争,关键在能不能统筹利用好各类资源,打好协同战、群防战。一是主动协调各类防灾机构。各级各类防灾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灾情信息、救灾物资、救援力量等方面,形成跨区域、跨条线的协同联动制度,确保灾情发生时,群众生活救助、次生灾害防控等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二是建设完善防灾设施。要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改造和提升成应急避难场所,增加避难场所数量,提升相应标准,为受灾群众提供就近服务。三是加强军地协调联动。要完善军地间灾害预报预警、灾情动态、救灾需求、救援进展等信息通报制度,加强救灾应急专业力量建设,强化军地联合演练,形成以军队、武警部队为突击力量,以公安消防等专业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地方和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辅助力量的灾害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四是健全市场救助机制。强化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救助作用,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健全各级财政补贴、农户自愿参加、保费合理分担的机制,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完善应对灾害的补偿救助支持体系。

  三、营造“会战”氛围,全面增强组织领导能力。

  一是充分发挥市联席办作用。市联席办要加强同各县区、市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做到部门联动、军地联动、区域联动,形成防震减灾工作的强大合力。二是地方政府要履行主体责任。各级政府(管委会)是防灾、抗灾、救灾、减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要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夯实工作责任。三是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市教育、卫生、民政、消防、公安、住建、安监等部门应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按照各自职责,加强行业指导,特别要加强社团、学校、商场等重点单位的抗震防护和应急演练,同时要加强信息沟通,形成统一协调、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防震减灾工作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以防为主,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无防;宁可备而不震,不可有震无备”的意识,切实做到有备无患,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确保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提高我市防范地震灾害风险综合能力,淮安市地震局决定开展“淮安市创建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民众建议专题有奖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主题:如何开展淮安市创建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

  二、时间:2018年5月12日-7月28日

  三、内容:推动创建进程(如推动先进理念、特色便民服务、现代防震减灾科技等);强化平安城市建设(如完善城市区域化抗震评估、彰显城市建筑抗震性能、提升市民自救互救能力等);促进行业融合发展(如推进跨行业综合减灾、提高专业化减灾应急队伍建设等);其他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创建防震减灾示范城市活动的意见和建议等,具体创建标准请在淮安市地震局网站上查询(文件网址http://dzj.huaian.gov.cn/web/sdzj/2018/05/11/3706083.shtml)。

  四、要求:紧扣主题,一题一议;观点新颖,可操作性强;每条建议以书面形式报送,不超过1000字。

  五、评选方法:市地震局将邀请专家对征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评议,奖项设置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一等奖奖金2000元,二等奖奖金1000元,三等奖奖金500元。

  真诚欢迎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有识之士为淮安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意见建议请发至544352786@qq.com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