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红色引擎激活发展活力

 

  ■通讯员 赵雅文

  5 月8日早上,淮阴区棉花庄镇大西村村民周大伯家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棉花庄镇法律扶贫队。

  周大伯2016年被一辆汽车撞伤,至今仍在接受治疗,每个月的治疗费用需3万多元。随队律师查阅他们当时的判决书发现,在判决生效5年之后可以再次向法院提出申请索要护理费,这让周大伯一家看到了希望。法律扶贫队当场指派随队的一名律师与其结对,帮助他们能够顺利拿到后续的护理费。

  近年来,棉花庄镇积极探索、创新形式,充分发挥捆绑单位、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强化党建,实现了绿色发展“硬支撑”。

  百名律师结百户

  奏响发展和谐曲

  4月,一场百名律师和百户贫困户结对活动走进棉花庄镇大福村。活动现场,律师代表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现场结对,成了贫困户的法律顾问。当天,律师代表吴成香将普法课堂开进了农户家、大棚里。

  棉花庄镇共有4万多亩土地,近一万亩的高效农业,有250多户种植大户。每到旺季,各农场、合作社用工高达5000多人。人多了,各种劳动纠纷也来了。

  自打结对法律顾问,田间地头的矛盾减了不少。村民李某、张某曾在大福村的一家采摘园做工,年前发工资的日子,老板却迟迟没有动静,李某、张某上门讨要了几次却无果。眼看着就要过年了,两人急得没办法只能堵在大棚门口,双方矛盾一下子升级了。律师吴成香到地头给双方做工作,讲法律法规、讲道理人情。很快,拖欠了工资到账了,李某、张某也开开心心回家过年了。

  棉花庄镇充分借助捆绑区司法局的优势,打造法律扶贫服务所,建立党员示范岗,开展百名律师与百名贫困户结对帮扶,成立镇普法志愿者服务队,建立法律扶贫服务群,在建设法治棉花、绿色棉花、小康棉花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五个服务心连心

  推出贴心组合拳

  在棉花庄镇团结村村部,笔者翻开放在档案柜上的“连心簿”,一页页密密麻麻写满了老百姓的诉求,诉求下面对应的是解决方案和解决的结果。

  这是团结村创新实施的党建项目“五连心”工程:树起一面连心墙,印制一张连心卡,发放一本连心簿、靓化一条连心路,建立一个连心群。“我们将村里有活动能力的42名党员挂钩到714户农户家,就是要让我们的党员与老百姓心连心,畅通诉求渠道、方便群众办事。”团结村党总支书记谷楠介绍说。

  心连了,事就好办了。去年,团结村的党员们在连心簿、连心群中发现,关于村里沟渠问题的反映非常集中。沟渠年初建成,但一直没有派上用场,几里长的渠道下来,没有一座通向田里的农桥。秋收在即,可不能耽误老百姓收成。村里很快筹措了农资,架起4座农桥,困扰老百姓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