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三调联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记者 叶列 通讯员 王瑶

  去年以来,我市建立健全各类调解手段相互补充、整体效能充分发挥的工作机制,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乡、街道)、 各类问题就地化解”。我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经验被省综治简报全文转发,被中央综治委通报肯定。

  做实人民调解 —— 拧紧社会矛盾“减压阀”

  几年前,清江浦区某安置房分配,社区居民因安置房构造柱影响面积使用理解有误,引发纠纷。杭州路社区人民调解员赵成树向群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义务上门丈量面积,释法说理,最终得到群众的认可。赵成树是清江浦区聘任的诸多人民调解员之一。从企业法律顾问岗位上退休7年以来,他在社区成功调解400多起家庭和邻里纠纷,使很多家庭和邻居关系因他调解而和好如初。

  近年来,我市突出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体系中的前端性和基础性地位,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化解中 “第一道防线”作用。通过完善人民调解员选任、聘任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人民调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大量矛盾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处置在早、化解在小。

  提升行政调解 —— 打造平安建设“护城河”

  “前后三天时间,6万元的赔偿全部到账。”日前,市民李女士在银行查看完账户,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她告诉记者,丈夫几天前骑电瓶车正常行驶,一辆汽车突然倒车,不仅电瓶车被撞坏了,人也进了医院,双方就赔偿问题未达成一致。市交巡警二大队调解工作室调解员杜明迅速介入调解,用了40分钟左右的时间,化解了矛盾,案结事了。

  把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矛盾纠纷交由公安交巡警部门专门成立的调解工作室负责化解,是我市提升行政调解质效的创新举措。近年来,我市对涉及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公共安全事故等方面的民事纠纷,以及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较大、可能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矛盾纠纷积极主动调解。在公安、民政、住建等行政调解任务较重的部门成立行政调解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建成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570个,涉及医患、交通、劳动、消费等民生领域,共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858人。

  拓展诉讼调解 —— 筑牢和谐社会“防火墙”

  2016年底,盱眙县官滩镇的李训龙承包了20多亩水面养殖龙虾,因为水面承包费问题与村民产生矛盾。对此,“盱眙县龙虾产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迅速作出反应: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调查走访,做好矛盾调处工作,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批次捕捉,分批次付钱”的调解协议,纠纷得以化解。

  近年来,淮安两级法院充分发挥派出法庭与群众“零距离”的优势,在行政村设立审务工作点,要求由法官担任的审务指导员做到“三个必到”,即村居有重要议事需求时必到、突发事件发生时必到、较大纠纷化解时必到。同时吸纳社会治理网格员和律师加入,定期邀请律师进驻审务工作站(点)参与案件调解、信访化解工作。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