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明 高丽
清江浦区是淮安市主城区,民营经济发展十分活跃,占比达95%以上。在当前区委区政府实施产业强区战略,深入推进“优三强二提一”行动计划,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中,工商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带领全区175家常执委企业分为8个小组,历时一个多月,集中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在助推全区16个乡镇(街道)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助力企业成长
本次活动让企业家站到前台、当主角,并从企业家角度看“清江浦发展”,建言献策,取得了良好效果。调研中精选了天士力帝益药业、清江石化等具代表性的20多个一二三产企业和重点项目或纳税大户作为考察观摩点。
一是突出问题导向。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三座大山”,天士力药业王兴冲提出,要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着重在“引才引智”上狠下功夫,努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二是注重交流合作。针对当前发展开放度不足问题,青年企业家商会会长杜其洪、魏宝军提出,要有效利用好商会平台向外拓展空间,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寻求发展机遇,提质增效。三是注重营商环境改善。围绕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小微企业加速成长,地税局韩国柱、兴福村镇银行肖曦方提出,要创建联动机制,党委政府领导与企业家交往做到真诚交流接地气,又要找准“痛点”,解决实际问题。
设置交流环节,助力商会建设
调研活动均设座谈环节,各商会企业家互相借鉴学习,一致认为,一个地方工商业的健康发展,始终与行业自律制度分不开,形成政企互动、平台推动、抱团行动、项目驱动的氛围,对清江浦区新时期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两区合并以来,区工商联连续两年被国家授予“五好工商联”荣誉称号,全区16个街道(乡镇)实现市级三星级商会全覆盖,其中五星级商会5个、四星级商会5个,行业商会达20个,但商会发展中乡镇(街道)商会发展不平衡、商会中小企业活跃与大户“独来独往”形成鲜明对比、“商道之家”品牌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提升等问题不容忽视。今后每成立一个商会,就要成立一个党支部,挂“商道之家”牌子,使商会切实成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十九大精神,引导非公企业健康成长发展的主阵地,不断提升品牌带动力、影响力。
搭起连心桥梁,助力地方发展
通过本次实地考察学习,架起了企业家与乡镇(街道)互为触动、促进发展的连心桥。大家深深感受到了全区各地方在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标志地”,建设“四个清江浦中”“融南汇北、百舸争流”的精神和干劲。
一是加深了彼此沟通与了解。大家一致认为,企业强经济活多纳税,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政府才有更多财力建设美丽家园。二是提出了凝聚社会力量壮大实体经济的思路。积极整合利用好辖区内企业家人脉、信息、项目等资源,促进招商引资,为壮大地方实体经济增加有力抓手。三是成立清江浦“商道之家”发展智库,不定期开展研讨活动。近期,全国工商联第一调研组领导来该区调研后,对“商道之家”注重文化内涵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坚持以商养商,助力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各地方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的生命线、经济工作的主抓手,而“以商引商”是提升招商质效的最佳路径。
一是营商环境成为吸引投资的强大磁场。企业家们零距离感受到了清江浦区“三河五岸”发展的勃勃生机,特别是淮安高铁时代的即将到来会承接更多发达地区产业项目转移。二是“特色小镇”规划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活力。在考察了和韵蘑菇小镇等农业项目后,企业家们对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表示要邀请外地朋友来淮考察,投资兴业。三是“淮商回归”战略为招商引资编织了强大的联络网。在市工商联的统一组织下,我们已与上海、苏锡常、等地的淮安商会建立了沟通与联系通道。工商联还将175名常执委编为8个小组,对应全区16乡镇(街道)商会,从而实现让整个商会全盘活起来、动起来。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