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优化评审程序 防范政府采购评审风险

 

  ■戴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87号《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45条-67条,对评审工作组织、评标委员会职责、评标委员会组织、评审专家资格、评审专家抽取、评委会成员义务、评标办法应用、评标工作程序、评标工作保密及无效标、废标认定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而在实际工作中,因评审工作组织不够严谨,评审专家专业能力不足等原因,影响中标结果甚至引起质疑投诉的案例时有发生。例如,一些服务类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文件中评分标准赋予评委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加之评标专家专业素质存在差异,对于投标人提供技术方案等主观评分标准的认识有所不同,导致评标结果的差异。因此,优化评审程序,积极防范政府采购评审风险是政府采购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固化评审工作程序。制定详细的评审规范,严格按照评审程序进行评审,不得随意减少中间环节,尤其是评标现场招标文件和评分标准学习、重大事项讨论、废标界定等环节,一定要制定相关制度,按规范操作,避免评审专家评审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同时,努力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评标工作的程序固化,最大限度避免评标不规范行为发生。

  完善评审专家库管理。制定专家行为规范准则,为政府采购评审工作提供服务平台,严格执行评审专家“管用分离”机制,确保评审活动公正公平进行。坚持限时、随机抽取使用评审专家的规定,由采购人或政府采购代理人机构从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并对抽取使用的专家负责保密。

  严格评审专家考核。建立评审专家培训、考核的长效机制,完善评审专家的管理制度,加强评审专家的动态管理。对评审专家实行一标一考核,加强信用等级管理。对专业水平高、评标质量好的评审专家,提高信用等级,并规定重点项目评审专家抽取的等级要求,切实提高评审工作的总体质量。

  加强评审现场保密。评审现场有评审专家、招标代理、现场监管和服务人员,给评审工作的保密带来隐患,应当重点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管理,尤其是对评审资料及投标文件的保管、查阅等进行严格规定。同时,大力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切实保障评标专家与投标人的隔离。

  创新评审监管方式。建立评标现场直播室,开通网上在线直播系统,要求招标人代表、纪检监察、监管人员通过电脑显示屏,对评审现场进行实时全程监督,避免评审现场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确保评审过程评委独立评审,使评审工作更加透明。

  推进电子系统应用。加快电子评审系统、电子档案系统、CA认证服务等系统建设,全面实现包含政府采购、建设、交通、水务项目的招标投标全程电子化,通过CA认证技术实现电子招标投标数据传输的身份认证和网络安全。切实通过优化评审程序、规范评委评审、提高评审质量和效率。

  建立专家培训制度。不定期对评审专家组织培训学习,邀请政府采购方面专家学者、具有丰富采购经验的政府采购一线人员、政府采购官员等进行授课,授课内容主要以政府采购政策法规、评审专家业务技能、操作规程、实例等等,提高执业素质,强化行为约束,提高依法评审、公正评审的自觉性。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