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 者 杜勇清
通讯员 朱学芳 文/图
淮阴赵集镇高堰村,因千年古堰高家堰得名。境内镇水铁牛、乾隆御碑、关帝庙遗址、石工墙等历史遗迹,将高堰的繁华过往淹没在岁月长河之中。
振兴之路,起步于2016年。南京江宁区与高堰村结成帮扶对子,“把脉问诊”开出一剂“良方”,打旅游牌,开门卖风景,壮村又富民,让高堰12平方公里的土地处处生金。村"两委"班子眼前一亮,来了精神——
壮村富民,从盘活存量资产找突破口。村里成立文化旅游公司,对村集体零零总总占地上百亩的闲置厂房、旧学校进行运作,统统对外出租,当年就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同时,组建了村耕作合作社,添置了2台翻地机、1台收割机,一年为村集体再增收3万元。
村中主干道两侧有近70幢民居,形成了一条整齐的街道。村里出面,挨家挨户做工作,沿街搞立面改造,统一风格,恢复古村面貌,改造后的民居,要么由农户开门做生意,要么对外招租,为游客吃住提供便利,为农民增加引来活水。
打旅游牌,景点从哪来?除了镇水铁牛、乾隆御碑、关帝庙遗址、石工墙等原有历史遗存,高堰村两委将目光投向村东,围绕洪泽湖大堤做文章,招引客商建起了270亩百果园,修葺出一条绿意苁蓉的骑行小道,历史风貌园也已主体竣工。去年10月,村里还流转土地700亩,请来浙江老板与省农科院合作,投资1.2亿元上马“虾稻共生”项目,按照“九牛二虎一只鸡”和美丽高家堰造型,种彩色水稻,建观光玻璃栈桥。流转了300亩土地,种上了红高粱,建起了红高粱酒厂,生产高粱酒,打造红高粱影视拍摄景点,由某电影公司制作的微电影《红高粱》,在高堰取景拍摄后,已在网上公映。
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让都市观光客趋之若鹜。“今年春节,到高堰的游客爆满,准备好的230个车位,根本不够用,”村党总支书记江海军领着记者上村东,脚步飞快,边走边讲喜上眉梢:“以前受穷,主要是不动脑筋,抱着个‘金娃娃’还没米下锅,现在事做不完,一年到头忙得跌跌爬爬,去年底一算账,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20万元,一下子窜到了41万元,155户建档立卡户,48户脱贫,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21000元。”
干群交流如何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